[实用新型]一种蓄热恒温炕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41734.3 | 申请日: | 2018-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045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孟一凡;李雨露;初威;刘瀚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孟一凡 |
主分类号: | F24D12/02 | 分类号: | F24D12/02;F24D19/10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梁翠荣 |
地址: | 264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炕体 蓄热 烟气通道 炕板 烟气 烟气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 烟气分配室 晶体材料 排气室 右侧板 左侧板 热源 左端 填充 熔化 烟气进气口 烟气排气口 单独使用 放热过程 热源切换 低谷电 晶体的 密闭槽 体内腔 总进口 排口 太阳能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热恒温炕,包括炕体和炕板,炕板内设置有若干用于填充海波晶体材料的密闭槽,蓄热恒温炕还包括烟气加热装置,烟气加热装置包括右端与炕体左侧板相接的烟气分配室、左端与炕体右侧板相接的排气室和若干左右走向设置于炕体内腔中的烟气通道,各烟气通道的烟气进气口开设于炕体左侧板,各烟气通道的烟气排气口开设于炕体的右侧板。烟气分配室左端设有烟气总进口,排气室的右端设置有烟气总排口。本实用新型可以利用太阳能、烟气和低谷电为炕体蓄热,可以单独使用其中一种热源也可以多种热源切换使用,热源简单稳定,且炕板中填充有海波晶体材料,利用晶体的熔化热和凝固热完成炕体的储热和放热过程,实现了炕体的恒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热恒温炕,属于采暖节能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家庭式火炕的做法基本是砖砌烟道加水泥盖板,加热方式靠烟道尾气热量把水泥板加热。这种方式热的快,凉的也快,没有储热功能,前半夜温度高,后半夜变冷炕,舒适度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蓄热恒温炕,热源简单稳定,实现了炕体的恒温,提高了炕体使用的舒适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蓄热恒温炕,包括炕体和位于炕体上端的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炕板内设置有若干用于填充海波晶体材料的密闭槽,蓄热恒温炕还包括烟气加热装置,所述烟气加热装置包括右端与炕体左侧板相接的烟气分配室、左端与炕体右侧板相接的排气室和若干左右走向设置于炕体内腔中的烟气通道,各烟气通道的烟气进气口开设于炕体左侧板并与烟气分配室相通,各烟气通道的烟气排气口开设于炕体的右侧板并与排气室相通;烟气分配室左端设有烟气总进口,排气室的右端设置有烟气总排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蓄热恒温炕还包括控制器和安装在炕板上的温度检测装置,所述温度检测装置与控制器连接;
所述炕体右侧板内壁上安装有用于检测炕体内腔中烟气通道以外的空间的烟雾浓度的烟雾传感器和用于连通炕体内腔中烟气通道以外的空间与排气室的排烟风扇,所述排烟风扇连接有排烟开关,所述烟雾传感器和排烟开关分别与控制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蓄热恒温炕还包括电加热装置,所述电加热装置包括电源接口和安装在炕体底板上的电热盘管,所述电热盘管内安装有电加热丝,且电热盘管外壁上覆有绝缘层,所述电加热丝的两端与电源接口连接,电加热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电加热管电源的电源开关,所述电源开关与控制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蓄热恒温炕还包括太阳能加热装置;所述太阳能加热装置包括安装在炕体内的太阳能加热盘管,还包括集热板、上循环水管、水箱和下循环水管,所述下循环水管的进水端与水箱连接,下循环水管的出水端与集热板连接,所述上循环水管的进水端与集热板连接,上循环水管的出水端通过三通接头与太阳能加热盘管的进水端连接,所述太阳能加热盘管的出水端与水箱连接;所述太阳能加热盘管的进水端还设置有电磁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循环水管的出水端通过三通接头还连接有热水管,所述水箱还连接有进水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各烟气通道的右三分之一段的外壁上安装有换热翅板。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可以利用太阳能、烟气和低谷电为炕体蓄热,可以单独使用其中一种热源也可以多种热源切换使用,热源简单稳定,且炕板中填充有海波晶体材料,利用晶体的熔化热和凝固热完成炕体的储热和放热过程,进而实现了炕体的恒温;
2、本实用新型使用烟气为炕体蓄热时,烟气通过烟气分配室均匀进入炕体内的烟气通道中,为炕板均匀、快速的提供热源,提高了炕体的加热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孟一凡,未经孟一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417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