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组电芯液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41646.3 | 申请日: | 2018-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720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陈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天钧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1;H01M10/617;H01M10/6568 |
代理公司: | 无锡松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16 | 代理人: | 朱亮淞 |
地址: | 2142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盖板 上盖板 翅片 液冷介质 液冷装置 电芯 模组 冷液 热交换 本实用新型 降温效果 接头连接 扰流作用 上表面 侧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组电芯的液冷装置,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和若干冷液接头;所述上盖板与下盖板连接,若干所述冷液接头连接于上盖板两个相对的侧面;所述下盖板的上表面连接有若干翅片,若干所述翅片设置于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一种模组电芯的液冷装置,其翅片有效的增加了下盖板与液冷介质的接触面积,同时翅片也有效的对液冷介质起到了扰流作用,促进了液冷介质之间的热交换,从而提高了整个装置的降温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组件,尤其涉及一种模组电芯液冷装置。
背景技术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的既定国策。随着对电动汽车能量密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乘用车使用三元电芯已经成为主流,而三元电芯会随着温度的升高性能衰减较严重,甚至会出现热失控,因此增加液冷,让电芯在最适合电芯工作的温度范围内。但是现有的进液冷降温装置效果并不好,主要是由于电芯各部分散热情况不同,冷液在对模组电芯冷却时,不能充分吸收模组电芯的热量,使得冷液的利用率不高。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冷液装置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组电芯液冷装置,以提高冷液的利用率,从而提高液冷装置的降温效果。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模组电芯液冷装置,包括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和若干冷液接头;所述上盖板与下盖板连接,若干所述冷液接头连接于上盖板两个相对的侧面;所述下盖板的上表面连接有若干翅片,若干所述翅片设置于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板设置有液冷腔室,所述液冷腔室向下开口与下盖板连接;若干所述翅片设置于液冷腔室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板与下盖板通过搅拌摩擦焊接连接。
进一步的,若干所述翅片起始于下盖板的上表面,并向上延伸,所述翅片与液冷腔室的顶面留有间隙。
进一步的,若干所述翅片沿第一方向和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分别设置形成矩形阵列;所述翅片在第一方向上由下盖板的中性对称面向两侧的阵列间距逐渐增大;所述翅片在第二方向上由下盖板的中心对称面向两侧的阵列间距逐渐增大。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的截面为长方形结构;所述液冷接头连接于长方形两条短边上。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为铝制材料。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所述:一种模组电芯液冷装置,增加了翅片,翅片不仅能加大下盖板与冷液的接触面积,同时液冷介质流动起扰流作用,使液冷介质受热更加均匀从而提高换热效率;另外,根据电芯各部位的散热程度不同,合理的调整了翅片的疏密程度,提高了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爆炸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下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天钧精密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天钧精密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416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