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柔性可弯折薄膜电池及电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37285.5 | 申请日: | 2018-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897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冯雪;侯国辉;苏红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李萌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弯折 柔性封装层 薄膜电池 电解质层 电子装置 层叠结构 隔膜层 阳极层 阴极层 电解质 封装结构 轻薄 弯折 封装 | ||
1.一种柔性可弯折薄膜电池,包括阳极层(25)、阴极层(21)、隔膜层(23)、第一电解质层(22)和第二电解质层(24),所述阳极层(25)、所述阴极层(21)、所述隔膜层(23)、所述第一电解质层(22)及所述第二电解质层(24)层叠设置,形成层叠结构(20),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可弯折薄膜电池还包括第一柔性封装层(31)及第二柔性封装层(32),所述层叠结构(20)封装于所述第一柔性封装层(31)及所述第二柔性封装层(32)组成的封装结构内;所述阳极层(25)、阴极层(21)中包括将电极材料颗粒固定在铝箔或铜箔上的胶黏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可弯折薄膜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封装层(31)及所述第二柔性封装层(32)分别设置于所述层叠结构(20)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上,所述第一柔性封装层(31)及所述第二柔性封装层(32)跨过所述层叠结构(20)的周边后彼此贴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可弯折薄膜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封装层(31)和所述第二柔性封装层(32)包覆所述层叠结构(20)的端面并向远离所述层叠结构(20)所在的方向延伸,第一柔性封装层(31)及第二柔性封装层(32)在延伸处贴合于一体,并在所述层叠结构(20)的周边形成贴合面(3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可弯折薄膜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层(21)、所述第一电解质层(22)、所述隔膜层(23)、所述第二电解质层(24)及所述阳极层(25)依次层叠设置,所述阴极层(21)及所述阳极层(25)设置于所述层叠结构(20)的外侧,所述隔膜层(23)设置于所述层叠结构(20)的中部,所述第一电解质层(22)设置于所述阴极层(21)与所述隔膜层(23)之间,所述第二电解质层(24)设置于所述阳极层(25)与所述隔膜层(23)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可弯折薄膜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封装层(31)从所述阴极层(21)远离所述第一电解质层(22)的一侧包覆于所述层叠结构(20)上,所述第二柔性封装层(32)从所述阳极层(25)远离所述第二电解质层(24)的一侧包覆于所述层叠结构(20)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可弯折薄膜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封装层(31)、所述第二柔性封装层(32)、所述阴极层(21)、所述第一电解质层(22)、所述隔膜层(23)、所述第二电解质层(24)及所述阳极层(25)均为薄膜片状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可弯折薄膜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封装层(31)、所述第二柔性封装层(32)、所述阳极层(25)、所述阴极层(21)、所述隔膜层(23)、所述第一电解质层(22)和所述第二电解质层(24)中每一层的厚度的范围为0.01mm~0.1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可弯折薄膜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可弯折薄膜电池的厚度范围为01.mm~1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可弯折薄膜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解质层(22)和所述第二电解质层(24)为液态、凝胶态或膏状的电解质材料。
10.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可弯折薄膜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未经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3728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能源锂电池模组
- 下一篇:一种动力方壳电池化成负压吸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