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炒锅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36703.9 | 申请日: | 2018-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478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发明(设计)人: | 罗军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华乐嘉厨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45/06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知桥律师事务所 33256 | 代理人: | 王梨华;陈丽霞 |
地址: | 321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处理器 锅体 温度传感器 手柄 显示屏 本实用新型 温度信息 智能组件 炒锅 锅体温度 烹饪器皿 智能 炒菜 空腔 加热 传输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皿技术领域,公开了智能炒锅,包括锅体(1)和手柄(2),锅体(1)上设有手柄(2),手柄(2)上设有空腔(5),空腔(5)内设有智能组件(4),智能组件(4)包括显示屏(401)和处理器(404),锅体(1)内还设有温度传感器(7),温度传感器(7)与处理器(404)连接,处理器(404)与显示屏(401)连接,温度传感器(7)用于检测锅体(1)的温度并将温度信息传输到处理器(404),处理器(404)通过显示屏(401)显示温度信息。本实用新型具有能控制锅体温度、指导用户炒菜、方便用户能掌握加热时间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智能炒锅。
背景技术
炒锅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烹饪器皿,炒锅包括锅体和手柄,锅体通常是球面状的金属结构,锅体包括锅底和锅侧壁。但是用户在使用炒锅时,因对锅体的温度无法了解,会出现锅体温度过高,从而导致锅体的内的食材出现炒糊掉、炒焦等情况,烹饪后的食材味道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锅体上的温度无法了解的缺点,提供了智能炒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智能炒锅,包括锅体和手柄,锅体上设有手柄,手柄上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智能组件,智能组件包括显示屏和处理器,锅体内还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处理器连接,处理器与显示屏连接,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锅体的温度并将温度信息传输到处理器,处理器通过显示屏显示温度信息。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锅体的温度,然后通过显示屏将温度信息显示出来,从而用户能了解锅体的温度情况,方便用户对锅体内食材的火候控制,通过控制锅体与明火的位置,从而控制锅体的温度,使食材处于合适的温度区,使烹饪后的食材味道更好。
作为优选,还包括盖板,盖板设置在空腔内,盖板位置设置在智能组件上方。
作为优选,盖板上设有第一通孔,显示屏穿过第一通孔。
作为优选,第一通孔是方形孔,第一通孔的数量为1个。
作为优选,智能组件还包括蓝牙模块和扬声器,手机通过蓝牙模块与处理器连接,手机通过蓝牙模块将食谱信息发送到处理器,处理器通过扬声器播放含有食谱信息的声音。通过扬声器播放含有食谱信息的声音,食谱信息包含炒菜的步骤,用户根据食谱信息的提示完成烹饪工作,通过扬声器能指导用户炒菜,用户根据食谱信息的提示能炒出味道更好的菜。
作为优选,盖板上设有透音孔,扬声器位于透音孔的下方。
作为优选,智能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按钮和时钟模块,按钮发送计时指令到处理器,处理器接受到计时指令后控制时钟模块计时,并且处理器通过显示屏显示计时信息。用户通过按钮控制时钟模块运行,并通过显示屏显示,从而用户能通过显示屏查看时间,方便用户能掌握加热时间。
作为优选,盖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按钮穿过第二通孔。
作为优选,第二通孔是圆形孔,第二通孔的数量为2-4个。
作为优选,锅体上设有油量标识,油量标识包括测量线、刻度线和标识刻度,测量线上设有刻度线,刻度线处设有标识刻度。用户通过按钮控制时钟模块运行,并通过显示屏显示,从而用户能通过显示屏查看时间,方便用户能掌握加热时间。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锅体的温度,然后通过显示屏将温度信息显示出来,从而用户能了解锅体的温度情况,方便用户对锅体内食材的火候控制,通过控制锅体与明火的位置,从而控制锅体的温度,使食材处于合适的温度区,使烹饪后的食材味道更好。本实用新型具有能控制锅体温度、指导用户炒菜、方便用户能掌握加热时间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华乐嘉厨具有限公司,未经金华乐嘉厨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367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