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门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36683.5 | 申请日: | 2018-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712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毛平江;万廷鑫;罗天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慧居智能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隋金艳 |
地址: | 400039 重庆市九***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门禁装置 人脸识别 电源转换功能 网络通讯模块 无线网络通信 摄像头模组 出门按钮 电源模块 调试模块 工程周期 功放模块 开锁模块 施工程序 室内终端 直接驱动 传统的 电锁 节约 升级 网络 维护 | ||
本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门禁装置,包括CPU核心板模块和与之相连的摄像头模组模块、具有电源转换功能的电源模块模块、网络通讯模块、开锁模块、出门按钮模块、485通讯模块、OTG调试模块、功放模块、TF卡模块。采用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通信,基于人脸识别的门禁装置可以直接驱动电锁,消掉传统的室内终端,不仅节约成本,也减少了施工程序,缩短了工程周期,同时后期升级、维护也十分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脸识别技术和图像通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人脸识别摄像机门。
背景技术
楼宇门禁是在多层或高层建筑中实现访客、住户和物业管理中心相互通话、进行信息交流并实现对小区安全出入通道控制的设备。
现有的楼宇门禁主要分为模拟楼宇门禁系统、数字楼宇门禁系统,模拟楼宇门禁系统主要采用总线传输方式,数字楼宇门禁系统采用TCP/IP协议,采用网络(专建或借用小区局域网)传输,无论是模拟楼宇门禁系统还是数字楼宇门禁系统都需要在家中安装一台室内设备,用来接听访客的呼叫,开锁和其它功能操作。由于每户都需要一台室内设备,室内设备的成本占整个系统设备成本的70%以上。
现有的楼宇门禁用户需要进入小区大门或者楼栋大门,都需要刷卡或者拿出手机并打开APP开门,每次都需要繁琐的拿卡、刷卡等过程或拿出手机,打开APP等流程,操作十分繁琐。另外,访客需要进去小区大门或者楼栋大门,进入小区大门时需要在物业登记,并在小区大门通过门禁呼叫住户,获取同意后才能进入小区;到达单元门或楼栋门时又要通过门禁呼叫住户,获取同意后才能进去单元或者楼栋,验证和使用的过程及其不方便。而当住户或访客进入后,可能产生很多跟随进入者,对于详细的进入情况根本无法追踪。
现有的楼宇门禁设备基本挂在大门上或大门附近墙上,每次开门都要和用户直接物理接触可能会导致设备的加速损坏。如果要对楼宇门禁进行软件升级,则需要到现场进行升级,甚至需要拆机升级,由于工作量大,所以设备安装后基本无法进行软件的升级更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传统楼宇门禁存在的使用不方便、易损坏、安全性差、升级困难、成本高等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门禁装置。
基于人脸识别的门禁装置包括CPU核心板、摄像头模块、开锁模块、OTG调试模块、485通讯模块、网络通讯模块、电源模块,其中:
所述CPU核心板用于加载人脸识别相关的应用程序,以及存储数据和进行数据处理;
所述摄像头模块与CPU核心板连接,用于采集图像信息;
所述网络通讯模块与CPU核心板连接,用于通过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与其他终端或云服务器进行通讯;
所述摄像头模块与CPU核心板连接,用于视频录像,以及配合CPU模块进行人脸抓拍;
所述开锁模块的输入端连接CPU核心板,用于接收CPU核心板信号并控制电锁打开;
所述OTG调试模块的输出端连接CPU核心板,用于与PC端数据交换;以及对设备进行调试;
所述485通讯模块输出端连接CPU核心板,用于其他总线设备与CPU核心板的通讯;
所述电源模块,用于将外接电源电压转换为各模块所需额定工作电压。
本方案中的CPU核心板通过加载软件实现处理信息、存储数据、视频解码、智能功耗管理、人脸特征提取、本地人脸识别等功能;还可存储小区、单元楼栋业主所在单元号、房号、关联电话号码和关联APP用户帐号、本地白名单人脸特征库等信息;485通讯模块实现其他设备如电梯等与基于人脸识别的门禁装置进行直接通讯:当电梯与485通讯模块相连时,基于人脸识别的门禁装置接收到开锁信号后,同时向电梯发送信号,使其立刻移动到指定楼层等待用户乘坐电梯,使得物业服务更加人性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慧居智能电子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慧居智能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366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