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立体折皱提花面料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33628.0 | 申请日: | 2018-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396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浙峰;张红霞;李思;祝成炎;徐青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敦奴联合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5/00 | 分类号: | D03D15/00;D03D15/04;D03D15/08;D03D2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3144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皱 提花面料 区组织 纬纱 本实用新型 非弹性纱线 弹性纱线 甲纬 两组 乙纬 经线 生丝 电子龙头 双层组织 纬线排列 下凹区域 涤纶丝 桑蚕丝 收缩率 提花机 氨纶 包覆 涤纶 经纱 上凸 投纬 纬线 图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体折皱提花面料,采用1/30/32dtex桑蚕丝23T/1S 1Z生丝的经纱和纬纱之间采用2720针电子龙头提花机交织形成非折皱区组织和折皱区组织;所述的纬纱包括甲纬、乙纬和丙纬,其中所述的甲纬和丙纬采用1/83.3dtex涤纶丝弹性纱线,乙纬采用1/83.3dtex涤纶和1/22.2dtex氨纶形成包覆纱的非弹性纱线,且按照非弹性纱线和弹性纱线投纬比例为2:1的纬线排列方式;所述的折皱区组织包括上凸区域和下凹区域的双层组织。本实用新型通过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收缩率不同的纬线与经线交织,利用组织与图案的巧妙结合使提花面料具有立体折皱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体折皱提花面料。
背景技术
目前具有立体折皱效果的面料作为一种特殊的面料,由于具有典型的三维造型效果,打破了原有面料造型的平衡感,以其特殊的视觉与触觉感、从平面到立体丰富多变的表现方式在服装造型艺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折皱不仅是装饰性的艺术,给我们带来视觉的立体美感,同时也具有实用功能。折皱面料由于本身的特性更易于打理,而且通常蓬松柔软、透气性和伸展性较好,提高了穿着舒适性。
目前达到立体折皱效果的工艺主要分为面料后整理及二次再造形成的折皱面料(对面料进行二次加工形成折皱面料可分为耐久压烫整理法及缝制法),通过织造实现褶裥面料(主要基于局部管状组织),以及通过织造实现凹凸立体面料三个大方向。通过数码提花实现立体折皱效果面料的研发对以上三个方向进行补充。如果能通过提花工艺实现面料的立体化,则将极大程度降低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立体折皱提花面料,本实用新型通过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收缩率不同的纬线与经线交织,利用组织与图案的巧妙结合使提花面料具有立体折皱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立体折皱提花面料,采用1/30/32dtex桑蚕丝23T/1S 1Z生丝的经纱和纬纱之间采用2720针电子龙头提花机交织形成非折皱区组织和折皱区组织;所述的纬纱包括甲纬、乙纬和丙纬,其中所述的甲纬和丙纬采用1/83.3dtex涤纶丝弹性纱线,乙纬采用1/83.3dtex 涤纶和1/22.2dtex氨纶形成包覆纱的非弹性纱线,且按照非弹性纱线和弹性纱线投纬比例为2:1的纬线排列方式与1/30/32dtex桑蚕丝 23T/1S 1Z生丝的经纱交织;所述的折皱区组织包括上凸区域和下凹区域的双层组织,所述上凸区域正面为经纱与非弹性纱线交织而成,织物反面为弹性纱线以浮长形式背衬在织物反面;所述下凹区域则刚好相反,织物正面为弹性纱线纬浮长,织物反面为经纱与非弹性纱线交织而成;在非折皱区组织使用八枚纬缎背衬四枚斜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收缩率不同的纬线与经线交织,利用组织与图案的巧妙结合使提花面料具有立体折皱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非折皱区组织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折皱区组织上凸区域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折皱区组织下凹区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敦奴联合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敦奴联合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336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桑蚕丝平纹面料
- 下一篇:一种远红外负离子床品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