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锅炉烟气再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32839.2 | 申请日: | 2018-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350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肖寒;吴玉新;吕俊复;刘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C9/08 | 分类号: | F23C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张建纲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总风管 锅炉炉膛 喷管组 上喷管 下喷管 风管 炉膛 再循环系统 再循环烟气 锅炉烟气 开口设置 碱金属 氮氧化物排放 本实用新型 除尘器出口 烟气再循环 比例调节 风机设置 炉膛出口 炉膛火焰 烟气流量 一次风口 有效调节 阀调节 给风口 起始端 烟气量 再循环 风机 沾污 总风 燃料 灵活 分配 | ||
1.一种锅炉烟气再循环系统,所述系统能够用于将锅炉除尘器(1)出口烟气回送到锅炉炉膛(10),所述炉膛(10)上部最末一级燃尽风口为OFA给风口(8),所述炉膛(10)下部设置有一次风口(7),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风机(2)、总风管(3)、子风管(4)和喷管组(5);所述风机(2)设置在所述总风管(3)上,所述总风管(3)起始端与所述除尘器(1)出口相连;所述总风管(3)末端位于所述锅炉炉膛(10)下部外侧,所述子风管(4)连接在所述总风管(3)末端;所述喷管组(5)连接在所述子风管(4)末端;所述喷管组(5)包括上喷管(51)和下喷管(52),所述上喷管(51)开口设置在所述锅炉炉膛(10)的上部OFA给风口(8);所述下喷管(52)开口设置在所述锅炉炉膛(10)的一次风口(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烟气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风管(3)上设置有总风阀(9),用于调节通过所述总风管(3)回送的烟气总量;所述子风管(4)上设置有子风阀(12),用于调节通过所述子风管(4)的烟气流量;所述喷管组(5)的上喷管(51)上设置有上风阀(6)和/或下喷管(52)上设置有下风阀(13),用于调节通过所述上喷管(51)和/或下喷管(52)喷入所述炉膛(10)的烟气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锅炉烟气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子风管(4)包括第一子风管(4a)和第二子风管(4b),所述第一子风管(4a)和第二子风管(4b)对称设置在所述总风管(3)末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炉烟气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风管(4a)和第二子风管(4b)呈水平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炉烟气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管组(5)和所述子风管(4)对应设置,所述喷管组(5)包括与所述第一子风管(4a)相连的第一喷管组和与所述第二子风管(4b)相连的第二喷管组;所述第一喷管组与所述第二喷管组对称设置在所述炉膛(10)相对的两个侧面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炉烟气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子风阀(12)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子风管(4a)上的第一子风阀(12a)和/或设置在所述第二子风管(4b)上的第二子风阀(12b)。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炉烟气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风阀(6)和/或下风阀(13)能够用于调节通过上喷管(51)和下喷管(52)的烟气量比例,并使通过上喷管(51)的烟气量与通过下喷管(52)的烟气量之比为2:8~8:2。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炉烟气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风阀(9)能够通过调节再循环烟气的流量,使烟气再循环率为10~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3283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飞灰再循环系统
- 下一篇:一种风机倾斜布置式燃油燃烧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