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防滑缓震鞋底的大底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31791.3 | 申请日: | 2018-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184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林天福;陈宗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人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3B13/18 | 分类号: | A43B13/18;A43B13/22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 35213 | 代理人: | 洪渊源 |
地址: | 3622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滑 缓震 防滑单元 椭圆结构 尖角 长度延伸 方向延伸 布设 复数 鞋底防滑性能 市场竞争力 动力引导 邻接设置 相邻两行 舒适性 穿戴 跟部 掌部 投影 交错 开口 贯穿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防滑缓震鞋底的大底,该大底设有复数个防滑缓震孔以及复数个防滑单元,防滑缓震孔贯穿大底设置,防滑缓震孔布设于大底的掌部与跟部。上述防滑缓震孔开口呈尖角椭圆结构,该防滑缓震孔的尖角椭圆结构的长度方向沿上述大底长度延伸方向延伸设置。上述防滑单元位于大底的投影面呈与上述防滑缓震孔相同的尖角椭圆结构。上述防滑单元与该防滑缓震孔呈行状布设,相邻两行的防滑单元和/或防滑缓震孔交错且相互邻接设置。在鞋底使用过程中,沿大底长度延伸方向延伸的尖角椭圆结构可以在保证鞋底防滑性能的同时具有较好的动力引导效果,提升鞋底穿戴行走的舒适性,进而增强鞋底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类的组成构件,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防滑缓震鞋底的大底。
背景技术
鞋,尤其是运动鞋的舒适性涉及的指标很多,有合脚性、缓震性能、能量回归性能、热湿舒适性、支撑稳定性、压感舒适性、弯折性能、轻量化等等,而其中,防滑和缓震是首要考察的性能。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体育运动的日益专业化,怎么增强且平衡鞋底的诸多性能成为鞋的设计生产者重点关心的问题。而现有的大底大多为简单贴设于中底底沿,缺乏相互关联的设计并且在大底开设有孔、槽的结构,大多只关注到了鞋底防滑性能,缺乏配合的用于鞋底缓震性能的设计。而且现有的鞋底的动力引导结构大多采用单独设置的纵向沟槽等,结构单一且影响鞋底防滑结构的设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防滑缓震鞋底的大底,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防滑缓震鞋底的大底,该大底设有复数个防滑缓震孔以及复数个防滑单元,防滑缓震孔贯穿大底设置,防滑缓震孔布设于大底的掌部与跟部。上述防滑缓震孔开口呈尖角椭圆结构,该防滑缓震孔的尖角椭圆结构的长度方向沿上述大底长度延伸方向延伸设置,防滑缓震孔的尖角椭圆结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为尖角结构。上述防滑单元位于大底的投影面呈与上述防滑缓震孔相同的尖角椭圆结构。上述防滑单元与该防滑缓震孔呈行状布设,相邻两行的防滑单元和/或防滑缓震孔交错且相互邻接设置。
进一步地:
每一上述防滑单元均开设有至少一道防滑凹槽,防滑凹槽呈月牙状设置,防滑凹槽沿该防滑单元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位于上述大底掌部的上述防滑单元和/或上述防滑缓震孔的行状结构延伸方向由大底内侧侧沿向大底外侧侧沿辐射排布设置。
上述大底底沿呈波浪状设置,该大底底沿的波浪状结构延伸方向为大底长度方向。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防滑缓震孔的设置,在增强大底底面的摩擦力的同时,可以令中底在位于防滑缓震孔处可以有一定形变空间,进而增强中底在防滑缓震孔处的缓震性能。由于中底往防滑缓震孔内形变,在鞋底被踩压过程中,防滑缓震孔与地面接触部位形成一定负压吸附效果,进而进一步增强鞋底防滑性能。并且在鞋底使用过程中,沿大底长度延伸方向延伸的尖角椭圆结构可以在保证鞋底防滑性能的同时具有较好的动力引导效果,提升鞋底穿戴行走的舒适性,进而增强鞋底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滑缓震鞋底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滑缓震鞋底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滑缓震鞋底的中底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滑缓震鞋底的大底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人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贵人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317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