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中冷器主片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28525.5 | 申请日: | 2018-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039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发明(设计)人: | 何小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贝洱热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29/04 | 分类号: | F02B29/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陈家安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片 中冷器芯体 散热管 密封圈 气室 汽车中冷器 中冷器 本实用新型 密封性效果 挡板 紧密贴合 变形的 光亮带 散热带 中气室 主片孔 磕碰 挤推 内收 焊接 变形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汽车中冷器主片,它位于中冷器内,所述的中冷器由一个中冷器芯体(14)、两条密封圈(12)、两个气室(13)组成。所述的中冷器芯体(14)由若干根散热管(16)、若干根散热带(17)、两个主片(18)和两个挡板(15)组成;所述的中冷器芯体(14)位于两个所述的气室(13)之间,所述的主片(18)位于中冷器芯体(14)的两端,所述的主片(18)与两个气室(13)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12);所述的密封圈(12)沿所述的主片(18)内侧布置;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气室脚容易内收变形,挤推或磕碰散热管,使散热管变形的缺点,具有利于主片孔壁光亮带与散热管的紧密贴合,保证焊接强度足够而起到的密封性效果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中冷器技术领域,更加具体来说是一种汽车中冷器主片。
背景技术
传统的发动机自然吸气方式,燃烧效率较低。为了提升发动机燃烧效率,增加发动机功率,采用增压式发动机,但增压后空气温度过高,发动机热负荷太大,反而降低发动机燃烧效率,于是,在增压器与发动机进气管之间安装中冷器,此中冷器可降低增压后的高温气体温度,从而降低发动机的热负荷,提高进气量,进而增加发动机的功率。
现有中冷器存在风险点1:芯子装配过程中,在设备推力下,所有散热管同时插入主片每个对应的孔槽,主片底平面强度不够而发生微变形,微变形的主片在散热管插入孔槽后,孔壁光亮带与散热管外壁没有100%接触,钎焊后因为有焊剂填充,不易察觉,但当中冷器工作时,承受振动、压力、温度等的变化条件影响,主片孔壁光亮带和散热管接触处,易出现裂缝,中冷器内气体外泄,发生泄漏,无法满足功能要求。
现有中冷器存在风险点2:当中冷器咬边时,气室上方承受设备下压压力,气室底部(即气室脚)一圈承受咬边时的推力,于是气室脚容易内收变形,挤推或磕碰散热管,使散热管变形,同时,气室脚移位导致密封圈所在密封区域面积减少,密封效果不良,易造成中冷器泄漏,无法满足功能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出一种一种汽车中冷器主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施的:一种汽车中冷器主片,它位于中冷器内,所述的中冷器由一个中冷器芯体、两条密封圈、两个气室组成;所述的中冷器芯体由若干根散热管、若干根散热带、两个主片和两个挡板组成;
所述的中冷器芯体位于两个所述的气室之间,所述的主片位于中冷器芯体的两端,所述的主片与两个气室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的密封圈沿所述的主片内侧布置;
所述的主片包括主片底平面、主片孔槽、凸起大鼓包、凸起小鼓包、孔壁光亮带、长边咬合壁、短边咬合壁、咬合齿和主片R槽;
在所述的主片底平面等间距开有主片孔槽,相邻的所述主片孔槽之间的主片底平面上设置有凸起小鼓包,所述主片孔槽向外伸出的法兰面内侧即为孔壁光亮带,所述长边咬合壁对称位于所述的主片左右两侧,所述短边咬合壁对称位于所述的主片前后两侧,所述咬合齿均布在长边咬合壁和短边咬合壁上,所述的凸起大鼓包位于所述的主片底平面上,且位于所述的短边咬合壁与相邻的主片孔槽之间;所述R槽位于主片的长短边咬合壁和短边咬合璧垂直相交的位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主片整体采用U型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密封圈位于所述的主片底平面上且沿所述的长边咬合壁和短边咬合壁围成的内圈布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密封圈的四个耳朵分别挂在所述主片R槽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散热管插入至所述的孔槽内,所述孔壁光亮带与散热管外壁紧密贴合且通过钎焊固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凸起小鼓包和凸起大鼓包对称布置在所述主片中心轴两侧。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贝洱热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东风贝洱热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285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站静音节能型散热系统
- 下一篇:一种中冷器挡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