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船舶螺旋桨轴系结构演示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927696.6 | 申请日: | 2018-06-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155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 发明(设计)人: | 马松凯;李其翰;汪旭;赵云婷;梁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蓝海星(北京)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9B25/02 | 分类号: | G09B2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罗焕清 |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工作台 承托 演示装置 船只 底块 船舶螺旋桨 轴系结构 技术方案要点 本实用新型 推进器转动 控制台 滑移连接 驱动组件 上下移动 中空结构 螺旋桨 尾端 水池 驱动 清晰 贯穿 观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船舶螺旋桨轴系结构演示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用于放置船只模型的工作台,以及位于工作台的外侧且用于控制船只模型中的推进器转动的控制台,船只模型的尾端设置有盛有水的水池,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用于承托船只模型的承托底块,所述工作台为中空结构,承托底块贯穿工作台的顶部并与工作台滑移连接,所述工作台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承托底块上下移动的驱动组件。其优点是该演示装置能够清晰的观察到螺旋桨的具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演示模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舶螺旋桨轴系结构演示装置。
背景技术
船舶螺旋桨是通过推进器带动,推动船舶在水中移动。而推动器是把自然力、人力或机械能转换成船舶推力的能量转换器。推进器按作用方式可分为主动式和反应式两类。靠人力或风力驱船前进的纤、帆(见帆船)等为主动式,桨、橹、明轮、喷水推进器、螺旋桨等为反应式。现代运输船舶大多采用反应式推进器,应用最广的是螺旋桨。
而船舶推进器科普工作目前在国内资源较少,在互联网上也只能找到少量的相关信息。在船舶类的相关行业和领域内,国内外展示船舶推进器大多是以图片、文字等形式。
授权公告号为CN20718271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船舶推进器展示模型,包括操作控制台和呈十字型设置的工作台,工作台的四角处设置分别设置有一个船只模型,船只模型固定在底架上;船只模型的船头朝向工作台的中心;靠近船只模型的尾部设置有水池;每一个船只模型的尾部安装有电动推进器,以及在内部安装有用于控制所述电动推进器的第一控制器,水池的侧壁上密封穿设有轴套;轴套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唇口轴封及端盖;所述电动推进器的螺旋桨位于水池内。但是该底架是固定在工作台上的,不能够带动船只模型上下移动,这样只能通过水观察才能观察到螺旋桨的形状结构,不利于对螺旋桨的细致观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船舶螺旋桨轴系结构演示装置,其优点是该演示装置能够清晰的观察到螺旋桨的具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船舶螺旋桨轴系结构演示装置,包括用于放置船只模型的工作台,以及位于工作台的外侧且用于控制船只模型中的推进器转动的控制台,船只模型的尾端设置有盛有水的水池,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用于承托船只模型的承托底块,所述工作台为中空结构,承托底块贯穿工作台的顶部并与工作台滑移连接,所述工作台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承托底块上下移动的驱动组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承托底块能够托举船只模型,使船只模型稳定的位于工作台上。控制台能够控制船只模型中的推进器转动,进而带动螺旋桨在水池中转动。驱动组件能够通过承托底块带动船只模型上下移动,进而能够在需要清晰观察螺旋桨时,使船只模型带动螺旋桨脱离水面,供观察者仔细观察螺旋桨的形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工作台的中心位置固定设置有竖直放置的支撑柱,在支撑柱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显示屏。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显示屏能够显示推进器更多的图片、文字以及声像片,使观察者对推进器有详细的了解。支撑柱能够增加显示屏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从而使更多的参观者观看到显示屏上的内容,从而吸引更多人的眼球。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与承托底块的底部固定连接的升降板,以及位于升降板下方的电动推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电动推杆能够带动升降板上下移动,从而能够使升降板能够带动承托底块相对工作台上下移动,进而实现驱动组件带动船只模型上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用于将船只模型固定在承托底块上的紧固组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紧固组件能够将船只模型稳稳的固定在承托底块上,防止行人不小心碰撞到船只模型,使船只模型脱离承托底块,进而对船只模型造成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蓝海星(北京)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船蓝海星(北京)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276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盾构机实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船舶快速性原理互动演示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