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顶管施工工作井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926819.4 | 申请日: | 2018-06-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739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 发明(设计)人: | 葛成;陈煜;李鸿鹏;金炜;葛斐;蒯圣宇;谢涛;盛金马;常江;王力;罗正帮;刘西民;梁东跃;吴义阳;肖俊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安徽华电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F16/00 | 分类号: | E21F16/00;E21D5/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007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底板 工作井 集水井 顶管 井壁 施工 本实用新型 顶管工作井 邻近建筑物 地质条件 施工效率 现场浇筑 预留洞口 排水沟 直角处 封底 侧壁 顶进 加腋 井内 刃脚 下端 洞口 坡度 | ||
一种顶管施工工作井。它包括本体,在本体的四周设置排水沟,侧壁设置预留洞口和顶进洞口,且在内侧直角处设置加腋,井壁下端设置成带踏面的刃脚,本体底部设置有底板,且底板置于其附近井壁的凹槽中,并在井内底板上设置集水井,且底板朝集水井方向设有一定坡度,并依次在底板下设置封底和锅底。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现场浇筑工作井工期长的特点,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整体性强、稳定性好、结构简单、提高施工效率的顶管工作井,并降低了施工时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实用性强,易于在相同地质条件下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沉井结构,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顶管施工的工作井结构。
【背景技术】
顶管工程是一种现代化的埋设地下管线的施工方法,应用顶管施工的市政地下管网工程大多位于城镇主线道路上,与相应的开凿埋管施工法与盾构施工法进行比较,顶管施工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该方法不需要开挖地面槽口,但必须在所敷设地下管道的两端开挖若干个工作井,工作井又分为顶进工作井和接收井,其中钢筋混凝土矩形工作井较为常见,目前的工作井一般采用开挖基坑,现场绑扎钢筋,支模板浇筑混凝土,然后回填的施工方法,工作井现场施工工期较长,必然对施工路段交通通行造成较大的影响,而且也污染周边的环境,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管施工工作井,克服现有现场浇筑工作井工期长的特点,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整体性强、稳定性好、结构简单、提高施工效率的顶管工作井,并降低了施工时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实用性强,易于在相同地质条件下推广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顶管施工工作井,它包括本体,在本体的四周设置排水沟,侧壁设置预留洞口和顶进洞口,且在内侧直角处设置加腋,井壁下端设置成带踏面的刃脚,本体底部设置有底板,且底板置于其附近井壁的凹槽中,并在井内底板上设置集水井,且底板朝集水井方向设有一定坡度,并依次在底板下设置封底和锅底。
进一步的,所述的集水井长、宽、深尺寸分别为2.0m、0.8m、0.6m。
进一步的,所述预留洞口和顶进洞口尺寸均为1200mm*1200mm。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井为浇筑成一个整体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刃脚进行打毛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所述的工作井本体采用上下等厚的直墙型,该类型的结构能较好地约束井壁,易于控制垂直下沉,对周围扰动范围较小,且模板能多次重复使用。
(2)所述的工作井本体平面形状为矩形,有效提高了沉井空间的利用率且便于预留洞口和顶进洞口的设置,同时内壁的四个拐角处设有加腋,提高了沉井整体结构的强度。
(3)所述的有益效果(2)中预留洞口的设置有助于与地下廊道、地沟、管道、进水窗等孔洞进行连接。
(4)所述的工作井本体底部设有底板并置于凹槽中,使封底底板与井壁更好连接,且在增强结构整体性的同时起到了有效防水的作用。
(5)所述的有益效果(4)中底板的下方依次设置封底和锅底,与不封底沉井相比,该种结构地基单位面积所承受的荷载较小,使得停止冲沉后沉降量相对较少;而锅底的设置与平底结构相比则增强了挡土墙的整体稳定性。
(6)所述的工作井设有排水沟和集水井,在施工过程中有助于沉井范围内地层水疏干,有效保证了施工期间土体的稳定和施工的安全,节省了工时和人力,明显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减少了现场环境的污染及对交通、人居环境造成的影响。
(7)所述的工作井本体为现场浇筑,和装配式相比,该种施工方法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强度大刚度好的优点,而且在沉井的施工过程中开挖量小,与周围土体接触紧密,保证了工作井的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安徽华电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安徽华电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268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采空区治理的双液注浆管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隧道的渗漏水引排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