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垃圾无害化处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25882.6 | 申请日: | 2018-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124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郭东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东良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1D4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1220 四川省内***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垃圾 无害化处理设备 建筑垃圾处理 本实用新型 粉尘颗粒 转体 出料口 导板 壳体 筒状 泄料 废弃物 隔板 同一轴心线 除尘过程 滚筒周壁 回收利用 外层逐层 滚筒 壁布 减小 内层 无尘 扬尘 粉尘 体内 回收 环保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垃圾无害化处理设备,属于建筑垃圾处理技术领域,目的是解决建筑垃圾处理过程中易产生扬尘、粉尘颗粒状废弃物难以回收的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建筑垃圾无害化处理设备,包括斜置于机架上的筒状转体,所述筒状转体由多个位于同一轴心线的且圆周壁布设有泄料孔的滚筒组成,各个滚筒周壁上的泄料孔孔径从内层到外层逐层减小。所述机架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隔板。所述粉尘区的壳体底部设置导板,所述导板中部设置方形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处设置连接部。本实用新型具备对建筑垃圾的处理过程环保无尘的效果,且除尘过程不会影响对粉尘颗粒状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垃圾无害化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建筑垃圾是在对建筑物实施新建、改建、扩建或者是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涉及建筑施工的工程项目越来越多,继而产生的建筑垃圾量也急速增长。对于建筑垃圾的处理,需要进行分类后才能重新利用,公告号为CN200948453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营建混合废弃物多层分类机,包括斜置于机架上的筒状转体,筒状转体由多个位于同一轴心线的周壁布设泄料孔的滚筒组成,各个滚筒周壁上的孔径从内层到外层逐层减小,通过使营建混合废弃物通过筒状转体,实现对废弃物的分类。但该设备易产生粉尘飞扬和噪音,不利于环保和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为解决这一问题,公告号为CN20682438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装潢垃圾无害化分选设备,通过在筒状转体的外侧设置防尘罩,在防尘罩内侧顶部设置除尘喷头来减少粉尘飞扬。但由于营建混合废弃物中含有的粉尘类颗粒物很多,用除尘喷头喷射雾化水或含有高压空气的水流,会使防尘罩内的粉尘沾水变为粘稠泥浆,粘在防尘罩内壁、导沙板上及集沙坑内,致使呈粉尘颗粒状的沙砾类废弃物难以直接得到回收,这样不利于对沙砾、渣土类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垃圾无害化处理设备,具有环保无尘、回收方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建筑垃圾无害化处理设备,包括斜置于机架上的筒状转体,所述筒状转体由多个位于同一轴心线的且圆周壁布设有泄料孔的滚筒组成,各个滚筒周壁上的泄料孔孔径从内层到外层逐层减小,所述筒状转体中部内腔的上端口为废弃物的进料口,各个滚筒的下端口为各自的排料口。所述机架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隔板,所述隔板位于外层滚筒的下端口处,将壳体内分隔为粉尘区和除尘区;所述粉尘区的壳体底部设置导板,所述导板中部设置方形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处设置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侧与出料口滑动连接,另一侧设置收集箱,所述连接部与收集箱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除尘区内设置雾化喷头,且除尘区的壳体底部设有开口。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用壳体包覆在筒状转体外侧,避免了营建混合废弃物在分选过程中造成的粉尘飞扬,将壳体内分为粉尘区和除尘区。粉尘区用于收集粒径最小、容易飞扬的沙砾类材料;除尘区用于收集粒径较大的其他类材料,同时对附带的粉尘颗粒进行除尘。在设备运转时,投入筒状转体中的废弃物分别经过多个滚筒泄料孔进行筛分,粒径最小的废弃物通过最外层的滚筒,沿粉尘区底部的导板、出料口和连接部,落入收集箱中,整个过程不外界接触,不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粒径较大的废弃物沿相应滚筒落入除尘区,由雾化喷头对其进行除尘,然后从除尘区壳体底部的开口出料、被收集,粒径较大的石子、混凝土、砖石等废弃物被雾化喷头处理后不会变为泥浆、砂浆等,不影响对其的收集。
进一步, 还包括粉碎机,所述粉碎机的物料排出口与筒状转体的进料口之间设置导料管。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在对营建混合废弃物进行筛分前先将其粉碎,使混合废弃物中的混凝土、砖石等粉碎成可再利用的粗、细骨料,粉碎后的物料沿导料管进入筒状转体内,以便于对筛分后得到的材料进行直接利用。
进一步,所述导板外侧靠近出料口的位置设置滑槽,所述连接部上设置与滑槽相配合的挂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东良,未经郭东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258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