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手柄自发电的智能门锁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925480.6 | 申请日: | 2018-06-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416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 发明(设计)人: | 李东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地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5B47/00 | 分类号: | E05B47/00;E05B49/00;E05B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3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枢轴部 电路板 手柄 发电装置 容纳腔 智能门锁 把手部 锁壳 控制信号模块 电连接 自发电 输出端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 固定设置 输出电能 输出端 通孔 收容 穿过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手柄自发电的智能门锁,其中,该智能门锁包括具有容纳腔的锁壳、手柄、发电装置、电路板和控制信号模块;手柄,包括把手部和枢轴部,枢轴部的一端穿过设置在锁壳上的通孔,另一端与把手部固定设置,把手部通过枢轴部可相对锁壳旋转;发电装置,设置在容纳腔中,与枢轴部配合,在枢轴部旋转时,输出电能,发电装置的输出端与电路板电连接;电路板,设置在容纳腔中,与发电装置的输出端电连接;控制信号模块,设置收容在容纳腔中,并与电路板电连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手柄自发电的智能门锁。
背景技术
由于电子门锁具有使用便捷、安全指数高等特性,被广泛应用在住宅、办公场所、酒店等环境中,但常见的电子门锁的电路部分、机械部分均消耗电能,这就要求电子门锁必须有供电才可正常使用,常见的供电方式有外接电源供电和内藏电池供电两种。但是,如果使用外接电源的方式来供电,在门锁附近必须装有电线、插座等设施,电子门锁安装麻烦,对使用环境的要求也高,且如果遇到停电等问题,电子门锁将在断电后彻底无法使用,带来很大的安全风险;如果使用内藏电池供电,则该电子门锁必须设置低电量提醒模块,以确保用户及时更换电池,且电子门锁的设置也更加复杂,若用户没有及时更换电池,电池耗尽,电子门锁在断电后彻底无法使用,,用户体验较差。
随着用户对电子门锁的安全性和便捷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门锁断电的情况下仍可正常使用,以便用户更换电池,是本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手柄自发电的智能门锁,该智能门锁包括具有容纳腔的锁壳、手柄、发电装置、电路板和控制信号模块;手柄,包括把手部和枢轴部,枢轴部的一端穿过设置在锁壳上的通孔,另一端与把手部固定设置,把手部通过枢轴部可相对锁壳旋转;发电装置,设置在容纳腔中,与枢轴部配合,在枢轴部旋转时,输出电能,发电装置的输出端与电路板电连接;电路板,设置在容纳腔中,与发电装置的输出端电连接;控制信号模块,设置收容在容纳腔中,并与电路板电连接。
此外,发电装置固定在电路板上,或者,发电装置固定在锁壳的内壁上。
此外,控制信号模块固定在电路板上。
此外,电路板包括整流模块,发电装置的输出端与整流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整流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信号模块电连接。
此外,电路板包括整流模块和储能模块,发电装置的输出端与整流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整流模块的输出端与储能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储能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信号模块电连接。
此外,电路板包括储能模块,发电装置的输出端与储能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储能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信号模块电连接。
此外,储能模块为充电电池或电容。
此外,智能门锁为密码锁、生物识别锁、射频卡锁。
此外,该智能门锁还包括:传动部;传动部,设置在容纳腔中,传动部由枢轴部带动转动,并带动发电装置输出电能。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手柄自发电的智能门锁,通过对智能门锁的手柄的转动操作来为智能门锁供电,操作简便,当智能门锁失去供电或供电不足,不足以对信号进行识别并开启智能门锁时,用户只需要转动把手部给智能门锁供电,便可打开门锁,便于更换内部电池或等待门锁恢复供电,操作简单快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地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地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254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