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KY-活性炭与RCO废气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19633.6 | 申请日: | 2018-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656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衡;焦怀民;王学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康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44;B01D53/02;B01D46/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阀 催化剂 放置区 控温室 活性炭放置区 过滤网 废气处理装置 废气 活性炭 顶部设置 催化 本实用新型 催化分解 有机废气 转换效率 自动测量 有机物 底端 能源 加热 转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KY‑活性炭与RCO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催化剂放置区、过滤网和加热阀,活性炭放置区的底端设置有催化剂放置区,催化剂放置区与活性炭放置区固定连接,活性炭放置区的顶部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与活性炭放置区固定连接,催化剂放置区的顶部设置有加热阀,加热阀与催化剂放置区固定连接,加热阀的底部中间部位设置有控温室,控温室与加热阀固定连接,控温室主要是控制有机废气的温度,加快废气的催化,实现能源的转换,由过滤网流入到催化剂放置区的废气,一部分通过催化剂有机物催化分解,另一部分流入加热阀,由控温室进行温度的自动测量,控温室会精准的控制加热阀里的温度,通过加热催化加快废气的转换效率,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KY-活性炭与RCO废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废气处理装置处理废气常用的方法有吸附法、吸收法、催化燃烧法、热力燃烧法等,选用净化方法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由县选用费用低、耗能少、无二次污染的方法,尽量做到化害为利,充分回收利用成分和余热,多数情况下,石油化工业因排气浓度高,采用冷凝、吸收、直接燃烧等方法,涂料施工、印刷等行业因排气浓度低,采用吸附、催化燃烧等方法。
但现有的废气处理装置,不能实现对废气处理能量的高效利用,不仅会造成设备能量的损失,而且废气转换不彻底会排出到空气当中,危害到使用者的健康,造成空气污染影响环境,平时在添加料件时很麻烦,需要多步骤进行,不仅耽搁了装置的运作效率,还浪费了时间,给使用者造成很多不便。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KY-活性炭与RCO废气处理装置,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KY-活性炭与RCO废气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低效率,能量转换不彻底和使用不便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KY-活性炭与RCO废气处理装置,包括装置主体、箱体和支撑柱,所述装置主体的左侧顶部设置有废气入口,所述废气入口与装置主体嵌入连接,所述装置主体的中间部位设置有箱体,所述箱体与装置主体固定连接,所述废气入口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与装置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箱体的中间部位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与箱体固定连接,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与箱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隔板的右侧表面设置有净气出口,所述净气出口与第三隔板嵌入连接,所述箱体的底部四周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箱体固定连接,所述箱体的左侧设置有外沿壁,所述外沿壁与箱体紧密贴合,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中间部位设置有活性炭放置区,所述活性炭放置区与装置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活性炭放置区的底端设置有催化剂放置区,所述催化剂放置区与活性炭放置区固定连接,所述箱体的内部四周设置有内框架,所述内框架与箱体固定连接,所述催化剂放置区的顶部设置有加热阀,所述加热阀与催化剂放置区固定连接,所述外沿壁的中间部位偏上端设置有第一抽屉口,所述第一抽屉口与外沿壁嵌套连接,所述第一抽屉口的中间部位设置有拉手,所述拉手与第一抽屉口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活性炭放置区的顶部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与活性炭放置区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阀的底部中间部位设置有控温室,所述控温室与加热阀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外沿壁的中间部位设置有第二抽屉口,所述第二抽屉口与外沿壁嵌套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外沿壁的底部设置有第三抽屉口,所述第三抽屉口与外沿壁嵌套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的形状为矩形。
进一步的,所述拉手设置有三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康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康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196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