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燃烧生物质燃料和化石燃料的炉排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17468.0 | 申请日: | 2018-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469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卫冬生;赵红恩;陈祖睿;陈佳;伍浩坪;李文有;郭宏;王智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2B31/00 | 分类号: | F22B31/00;F22B37/26;F23B30/02;F23B40/00;F23B7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磐华律师事务所 11336 | 代理人: | 董巍;刘明霞 |
地址: | 20110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炉膛 化石燃料 给料装置 燃料 本实用新型 燃烧生物质 生物质燃料 炉排锅炉 飞灰 复燃 系统构造 燃烧 燃料返回 重大意义 重复利用 使用率 锅炉 煤炭 能源 | ||
1.一种可燃烧生物质燃料和化石燃料的炉排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炉膛;
化石燃料给料装置,所述化石燃料给料装置构造为向所述炉膛输送煤炭;
生物质燃料给料装置,所述生物质燃料给料装置构造为向所述炉膛输送生物质燃料;以及
飞灰复燃系统,所述飞灰复燃系统构造为与所述炉膛相连通,且所述飞灰复燃系统构造为能够收集燃烧后的至少部分未燃尽燃料并将所述至少部分未燃尽燃料返回至所述炉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燃烧生物质燃料和化石燃料的炉排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包括炉排,所述炉排设置在所述炉膛的下方,且所述炉排构造为能够从所述炉膛的后方朝向所述炉膛的前方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燃烧生物质燃料和化石燃料的炉排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排的前后两侧设置有侧密封件,所述侧密封件包括耐火非金属膨胀节和耐火密封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燃烧生物质燃料和化石燃料的炉排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排的前后两侧设置有耐火浇注料。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燃烧生物质燃料和化石燃料的炉排锅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化石燃料给料装置设置在所述炉膛的前壁处,且构造为与所述炉排的上表面之间的竖直距离为1200mm-1500mm,并且/或者
所述生物质燃料给料装置设置在所述炉膛的前壁处,且构造为与所述炉排的上表面之间的竖直距离为4000mm-4500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燃烧生物质燃料和化石燃料的炉排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排的下方设置有一次风入口,且所述炉膛的前后壁上设置有二次风入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燃烧生物质燃料和化石燃料的炉排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风入口分别设置在所述炉膛的前壁和后壁上,且设置在所述前壁上的所述二次风入口与设置在所述后壁上的所述二次风入口不对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燃烧生物质燃料和化石燃料的炉排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包括汽水分离系统,所述汽水分离系统包括蒸发器,所述蒸发器构造为与所述炉膛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燃烧生物质燃料和化石燃料的炉排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包括蒸发器灰斗,所述蒸发器灰斗形成为所述飞灰复燃系统的一部分,所述飞灰复燃系统还包括水冷螺旋输灰机和连接在所述水冷螺旋输灰机和所述炉膛之间的飞灰复燃系统飞灰喷管,所述飞灰复燃系统构造为将从所述蒸发器灰斗处获取的未燃尽燃料经由所述水冷螺旋输灰机和所述飞灰复燃系统飞灰喷管通过压缩空气而再次输送进所述炉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燃烧生物质燃料和化石燃料的炉排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飞灰复燃系统还包括连接在所述蒸发器和所述水冷螺旋输灰机之间的密封式旋转给料机和旋风分离器,从所述蒸发器处获取的燃料分别通过所述密封式旋转给料机和所述旋风分离器而输送至所述水冷螺旋输灰机。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燃烧生物质燃料和化石燃料的炉排锅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汽水系统,所述汽水系统还包括水泵、给水操作平台、省煤器、汽包,其中,水由所述水泵供给,且所述汽水系统构造为使水从所述给水操作平台进入所述省煤器进行初步加热,并使得所述省煤器将水输送至所述汽包并在所述汽包内实现汽水分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燃烧生物质燃料和化石燃料的炉排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汽水分离系统属于所述汽水系统,其包括过热器、水冷壁和下降管,所述汽水分离系统构造为将汽水分离之后的蒸汽排至过热器,并将汽水分离后的至少部分的水经由所述下降管排至水冷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1746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