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教学模型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917185.6 | 申请日: | 2018-06-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891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 发明(设计)人: | 马晓宇;要永在;范蒙华;李建茹;李甲君;尤文超;程达斌;郭志军;郭永莉;姚鑫;房昊;刘忠昊;全胜;袁超;乔默然;赵圆圆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9B25/04 | 分类号: | G09B25/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王正楠 |
| 地址: | 010000 内蒙古***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底板 基础底板 角筋 纵筋 柱子 建筑教学 箍筋 铜丝 透明外壳 本实用新型 按序排列 绑扎连接 交叉设置 教学模型 模型展示 颜色相异 垂直 学生 | ||
1.建筑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底板、基础柱子以及透明外壳,所述基础底板包括第一底板配筋以及第二底板配筋,所述基础柱子包括角筋、纵筋以及箍筋;
所述基础底板以及所述基础柱子设于所述透明外壳内;
所述第一底板配筋与所述第二底板配筋交叉设置形成所述基础底板;
所述角筋与所述纵筋沿周向方向依次按序排列,且所述箍筋沿周向方向与所述角筋以及所述纵筋绑扎连接形成所述基础柱子;
所述角筋与所述纵筋均垂直于所述基础底板、且均与所述第一底板配筋以及第二底板配筋连接;其中,
所述第一底板配筋以及所述第二底板配筋、所述角筋、所述纵筋以及所述箍筋四部分均由铜丝组成,其中,各个部分的所述铜丝的颜色相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配筋与所述第二底板配筋垂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配筋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边缘底板配筋以及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边缘底板配筋之间的第一中间底板配筋;所述第二底板配筋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边缘底板配筋以及位于两个所述第二边缘底板配筋之间的第二中间底板配筋;
所述第一边缘底板配筋与所述第二边缘底板配筋连接首尾连接;
相邻的两个第一中间底板配筋的长度相同,且小于第一边缘底板配筋的长度,且一个第一中间底板配筋的一端与一个第二边缘底板配筋连接,另一个第一中间底板配筋的一端与另一个第二边缘底板配筋连接;
相邻的两个第二中间底板配筋的长度相同,且小于第二边缘底板配筋的长度,且一个第二中间底板配筋的一端与一个第一边缘底板配筋连接,另一个第二中间底板配筋的一端与另一个第一边缘底板配筋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间底板配筋的长度为所述第一边缘底板配筋长度的0.9倍;
所述第二中间底板配筋的长度为所述第二边缘底板配筋长度的0.9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外壳包括基板、底面具有第一开口的第一层壳体、底面具有第二开口的第二层壳体以及底面具有第三开口的基础柱壳体;
所述基板、所述第一层壳体、所述第二层壳体以及所述基础柱壳体由下到上依次设置;
所述基础底板置于所述基板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层壳体内;所述基础柱子位于所述基础柱壳体内,且贯穿所述第二层壳体与所述第一底板配筋以及所述第二底板配筋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壳体的顶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开口相适应、且贯穿所述第一层壳体的顶面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层壳体的顶面设有与所述第三开口相适应、且贯穿所述第二层壳体的顶面的第二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所述第一层壳体、所述第二层壳体以及所述基础柱壳体由下到上依次粘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外壳由亚克力板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铜丝表面包裹有绝缘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为硅胶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1718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实训模型
- 下一篇:一种装配式实体模型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