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处理闸瓦托磨损故障的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16631.1 | 申请日: | 2018-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451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杜帅;康廷川;朱海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红柠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7/00 | 分类号: | B25B2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杜娟 |
地址: | 7193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动驱动装置 闸瓦托 磨损 本实用新型 铲头 壳体 车辆空间 处理效率 铁路货车 空气管 扁铲 风管 手锤 体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处理闸瓦托磨损故障的工具,包括有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气动驱动装置以及设置在壳体外的铲头,铲头与气动驱动装置固定连接,气动驱动装置通过空气管与铁路货车的风管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处理闸瓦托磨损故障的工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受车辆空间限制,人为通过手锤和扁铲进行铲开处理时不方便、处理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闸瓦托处理工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处理闸瓦托磨损故障的工具。
背景技术
铁路货车车辆经常会出现闸瓦磨托现象,闸瓦托磨损,粘到轮对踏面时需使用手锤和扁铲处理闸瓦托磨损故障时,由于受车辆空间限制,人为通过手锤和扁铲进行铲开处理时不方便,影响故障处理效率及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处理闸瓦托磨损故障的工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受车辆空间限制,人为通过手锤和扁铲进行铲开处理时不方便、处理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处理闸瓦托磨损故障的工具,包括有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气动驱动装置以及设置在壳体外的铲头,铲头与气动驱动装置固定连接,气动驱动装置通过空气管与铁路货车的风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
气动驱动装置为气缸,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铲头,气缸的进气口通过空气管与铁路货车的风管连接。
进气口处安装有第一软管连接器,空气管固定连接在第一软管连接器上。
空气管远离进气口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软管连接器,第二软管连接器与铁路货车的风管可拆卸连接。
第二软管连接器与铁路货车的风管通过法兰连接。
壳体远离铲头的一端还设置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处理闸瓦托磨损故障的工具,采用气动驱动代替人为手锤,工作人员手持把手将铲头一端伸向闸瓦托与轮对踏面粘接处,进行铲开处理,不需要用手或胳膊伸到狭小的空间内,处理效率大大提高,且气源来自铁路货车的风管的风源,无需另外的气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处理闸瓦托磨损故障的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气动驱动装置,3.铲头,4.空气管,5.第一软管连接器,6.第二软管连接器,7.法兰;
2-1.活塞杆,2-2.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用于处理闸瓦托磨损故障的工具,如图1所示,包括有壳体1、设置在壳体1内的气动驱动装置2以及设置在壳体1外的铲头3,铲头3与气动驱动装置2固定连接,气动驱动装置2通过空气管4与铁路货车的风管连接。
气动驱动装置2为气缸,气缸的活塞杆2-1固定连接铲头3,气缸的进气口2-2通过空气管4与铁路货车的风管连接。
进气口2-2处安装有第一软管连接器5,空气管4固定连接在第一软管连接器5上。
空气管4远离进气口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软管连接器6,第二软管连接器6与铁路货车的风管可拆卸连接。
第二软管连接器6与铁路货车的风管通过法兰7连接。
壳体1远离铲头3的一端还设置有把手8。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处理闸瓦托磨损故障的工具,使用时,利用法兰7将第二软管连接器6与铁路货车的风管连接,风管充风,风通过气缸进气口2-2进入气缸内,气缸活塞杆2-1伸缩运动,活塞杆2-1带动铲头3伸缩运动,工作人员手持把手8将铲头3一端伸向闸瓦托与轮对踏面粘接处,进行铲开处理,不需要用手或胳膊伸到狭小的空间内,且气动驱动代替人为手锤,处理效率大大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红柠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陕西红柠铁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166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