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充电桩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915370.1 | 申请日: | 2018-06-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439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 发明(设计)人: | 叶巧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润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B60L53/302;B60S3/04;H05K7/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壳体 本实用新型 多功能充电 吸热管道 水枪 可编程控制器 流量统计装置 充电器本体 充电设备 功能单一 壳体内腔 外部水管 软管 充电桩 内腔中 输出端 输入端 散热 侧壁 水管 体内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充电桩,涉及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中固定安装有充电器本体,所述壳体内还安装有可编程控制器,所述壳体内腔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吸热管道,所述吸热管道的输入端通过流量统计装置与外部水管连接,所述水管的输出端通过软管与水枪连接,所述水枪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功能丰富,避免了传统充电桩功能单一的弊端,丰富了设备的营收来源,便于设备的散热,有助于推广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多功能的充电桩。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放发展,纯电动汽车正在成为未来出行的主流交通工具,利用充电桩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的技术也越来越完善,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现有的充电桩安装完成后,其功能仅为为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功能较为单一,同时充电桩多为连续安装,并且占用较大的使用面积,在没有车辆充电时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充电桩在充电时会产生大量热能,其散热功能较差,仅为开设通风孔,设备安全性较差。
因此,如何改善现有技术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充电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充电桩功能单一、散热效率低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充电桩,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中固定安装有充电器本体,所述壳体内还安装有可编程控制器,所述壳体内腔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吸热管道,所述吸热管道的输入端通过流量统计装置与外部水管连接,所述吸热管道的输出端通过软管与水枪连接,所述水枪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侧。
进一步,所述壳体的外侧还设置有充电枪,所述充电枪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所述充电器本体连接。
进一步,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安装有分别与所述水枪、所述充电枪相对应的第一夹持装置、第二夹持装置。
进一步,所述壳体的前端面上嵌置有触控面板。
进一步,所述壳体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滑轨,所述滑轨的顶部活动安装有安装支架,所述充电器本体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的顶部。
进一步,所述壳体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分别用来盘挂所述软管和所述导线的两组L型挂线组。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充电桩内设置吸热管道,并将吸热管道的输入端通过流量统计装置与外部水管连接,其输出端通过软管与水枪连接,使得设备具有补水、洗车的功能,丰富了设备的功能,避免了传统充电桩功能单一的弊端;同时通过流量统计装置可对用水量进行统计,继而计算费用并收费,可有效提高设备的收益,实现了设备的创收;通过吸热管道,在设备对车辆充电的过程中,可有效地对设备散发的热量进行吸收,避免了设备温度过高的弊端,且使用者可边充电边洗车,丰富了设备功能,同时提高了场地使用率;通过滑轨和安装支架的配合,便于充电器本体的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充电桩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充电桩内部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充电桩壳体后侧壁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充电器本体;3、可编程控制器;4、吸热管道;5、流量统计装置;6、软管;7、水枪;8、充电枪;9、导线;10、第一夹持装置;11、第二夹持装置;12、触控面板;13、滑轨;14、安装支架;15、L型挂线组。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润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芜湖润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153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