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页岩气压裂返排液的序批式臭氧催化处理及催化剂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11007.2 | 申请日: | 2018-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327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朱天菊;任宏洋;谢红丽;施斌;向军;刘蕊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78 |
代理公司: | 四川君士达律师事务所 51216 | 代理人: | 芶忠义;吴凤兴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臭氧催化 序批式 催化剂回收装置 催化剂回收 预处理单元 出水单元 进水单元 返排液 缓冲池 页岩 气压 臭氧发生装置 本实用新型 回流管 开关阀 蠕动泵 水管 | ||
1.一种页岩气压裂返排液的序批式臭氧催化处理及催化剂回收装置,包括进水单元(1)、预处理单元(2)、序批式臭氧催化单元(3)、催化剂回收单元(4)、出水单元(5),其中进水单元(1)、预处理单元(2)、序批式臭氧催化单元(3)和出水单元(5)分别依次通过水管相连,催化剂回收单元(4)与序批式臭氧催化单元(3)通过管道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序批式臭氧催化单元包括第一缓冲池(31)、蠕动泵(32)、第一SOR(33)、第二SOR(34)、臭氧发生装置(35)、第二缓冲池(36)、回流管(37)和开关阀(38);预处理单元(2)的出水管与第一缓冲池(31)的进水管相连,其中第一缓冲池(31)的出水管通过蠕动泵(32)分别连接第一SOR(33)和第二SOR(34)的进水管,出口连接第二缓冲池(36)的进水管,臭氧发生装置(35)的出气管分别连接第一SOR(33)和第二SOR(34)的曝气管,第一SOR(33)和第二SOR(34)的底部出口连接催化剂回收单元(4);第二缓冲池(36)的出水管分别与出水单元(5)以及回流管(37)相连,在其相连的水管上分别设置有开关阀(38),回流管(37)的另外一端与第一缓冲池(31)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页岩气压裂返排液的序批式臭氧催化处理及催化剂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单元(2)包括碱加药罐(25)、酸加药罐(24)、混凝剂加药罐(23)、第一加药泵(211) 、第二加药泵(212)、第三加药泵(213)、混凝调节池(22)、提升泵(214)和沉淀池(26);其中进水单元(1)连接混凝调节池(22)的进水管,混凝调节池(22)的出水管通过提升泵(214)连接沉淀池(26)的进水管,沉淀池(26)设置污泥回收装置(27),沉淀池(26)的出水管连接序批式臭氧催化单元(3)的进水管;混凝剂加药罐(23)的一端通过第一加药泵(211)与混凝调节池(22)连接,酸加药罐(24)的一端通过第二加药泵(212)与混凝调节池(22)连接,碱加药罐(25)的一端通过第三加药泵(213)与混凝调节池(2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页岩气压裂返排液的序批式臭氧催化处理及催化剂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单元(1)包括原水罐(11)和进水阀(12),其中进水阀(12)设置在原水罐(11)的出水管上;所述出水单元(5)包括出水罐(51)和出水阀(52),其中出水阀(52)设置在出水罐(51)的出水管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页岩气压裂返排液的序批式臭氧催化处理及催化剂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泵(214)与沉淀池(26)之间的水管上设置有流量计(2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1100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油废水提油装置
- 下一篇:可移动式锅炉补给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