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创伤后局部骨外露区域血管神经保护罩的塑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08614.3 | 申请日: | 2018-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699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利祥;杜伟斌;陈慧;胡华辉;许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5/00 | 分类号: | A61F5/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方惠琴 |
地址: | 31120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护罩 塑形单元 血管 神经 塑形装置 创伤 容纳空间 外露区域 血管神经 折弯 本实用新型 四肢骨 外露 偏离 扭转 延伸 申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创伤后局部骨外露区域血管神经保护罩的塑形装置。所述的保护罩内形成有血管和神经的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的延伸方向与血管和神经的走向相一致;所述的塑形装置包括:用于使保护罩在同一平面上发生扭转的第一塑形单元;用于使保护罩在连续曲面上发生折弯的第二塑形单元。血管和神经的走向并不是直线,不仅会同一平面上发生偏离直线方向的弯曲,而且还有可能沿着四肢骨面在连续曲面上折弯。本申请的第一塑形单元和第二塑形单元则能够使保护罩完全适应创伤后外露血管和神经的走向,使保护罩与血管和神经的走向保持一致,确保有效保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创伤后局部骨外露区域血管神经保护罩的塑形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和工业生产的扩大化,常常会发生人身意外事故,伴随肢体创伤的发生,在发生较大的四肢创伤时,肢体中断常伴有面积较大的肌肉和皮肤缺损或坏死,以及局部骨外露。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发生肢体损伤后肢体的肌肉和皮肤有大面积的损伤或坏死,但偶尔也会存在少量的完整的血管和神经,此时,对这些尚存功能的血管和神经的保护对后期肢体的恢复治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损伤发生在肢体中端、而肢体末端尚完好的情况下,暴露在损伤部分的血管和神经对肢体功能的恢复就尤为重要了,一旦这部分血管和神经发生坏死,残存的肢体末端也将出现坏死。
目前,在对损伤肢体进行治疗的处理方式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drainage,VSD)是比较常见的方法,其原理是使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薄膜覆盖创伤伤口(在覆盖薄膜前还会在伤口内放置负压海绵),薄膜内接负压吸引口,外接负压吸引器,在向覆盖区内导入清洗液时,开启负压吸引器,使覆盖区内保持负压,从而导入的清洗液又被吸出,进而达到促进伤口愈合以及清创的目的。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是目前临床上对肢体缺损较好的应对方法,然而该方法对幸存的血管和神经并不友好,在创伤后局部骨外露区域,骨头会完全暴露或只有少量肌肉残存,暴露在外的血管和神经既缺少遮挡又缺少软性支撑,这样,负压海绵会直接压迫在血管和/或神经上,对暴露在外的血管和/或神经造成巨大损伤,甚至引起坏死,进一步加重后期肢体恢复的难度。
目前的针对大面积的肢体组织缺损的手术中,还没有采取针对创伤后局部骨外露区域内血管和/或神经的保护措施。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发明目的是提供创伤后局部骨外露区域血管神经保护罩的塑形装置,该塑形装置能够对创伤后局部骨外露区域血管神经的保护罩进行塑形,以使保护罩能够适应血管和神经的走向,确保保护罩对创伤后局部骨外露区域血管神经进行有效保护。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创伤后局部骨外露区域血管神经保护罩的塑形装置,所述的保护罩内形成有血管和神经的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的延伸方向与血管和神经的走向相一致;所述的塑形装置包括:
用于使保护罩在同一平面上发生扭转的第一塑形单元;
用于使保护罩在连续曲面上发生折弯的第二塑形单元。
血管和神经的走向并不是直线,不仅会同一平面上发生偏离直线方向的弯曲,而且还有可能沿着四肢骨面在连续曲面上折弯。本申请的第一塑形单元和第二塑形单元则能够使保护罩完全适应创伤后外露血管和神经的走向,使保护罩与血管和神经的走向保持一致,确保有效保护。
在上述的创伤后局部骨外露区域血管神经保护罩的塑形装置中,所述的第一塑形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塑形模具,相邻的两个塑形模具之间相互铰接,每个塑形模具内均开设有用于供保护罩穿过的型腔,所有型腔连成保护罩容置空间。相互铰接的两个塑形模具可以绕铰接点转动,当将保护罩置入塑形模具中后,通过驱使塑形模具发生一定角度的转动,就可以使保护罩在同一平面上发生相应的扭转,从而实现对保护罩的塑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未经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086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