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水产养殖的水循环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02754.X | 申请日: | 2018-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172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姚晓峰;张秀金;李帅锋;程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冠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时立新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金水东路与***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养殖池 种植槽 循环水泵 收集管 输送管 水产养殖 水循环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 出水管 出水口 入水口 填料层 土壤基质层 出口连接 侧壁 换水 滤水 共生 对称 施肥 水体 养鱼 铺设 水质 种植 生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水产养殖的水循环处理系统,包括养殖池,养殖池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种植槽,种植槽内从下向上依次铺设有第一填料层、第二填料层、滤水布及土壤基质层,种植槽远离养殖池的一侧设有入水口,种植槽靠近养殖池的侧壁底部设有出水口;养殖池旁设有循环水泵,养殖池内插入有收集管,收集管的另一端与循环水泵的入口相连,种植槽的入水口连接有输送管,输送管的另一端与循环水泵的出口连接,种植槽的出水口连接有出水管,养殖池内的水可通过收集管及输送管进入种植槽,经过种植槽后的水通过出水管流回养殖池。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水产养殖的水体问题,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植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产养殖的水循环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水产养殖在国内外迅速发展,其养殖产量已占到世界养殖产量的2/3左右。我国目前的水产养殖业正处在一个从传统高产放养模式向规模化养殖、质量效益转变的历史转型期,但由于水产养殖仍采用大引大排的方式,既极大的消耗了水资源,而且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投放的饲料残余和鱼、虾、蟹类排泄物形成的污染物对水体、池塘底泥等造成了水体污染,使得养殖水体日趋富营养化,对周边的水域环境和生态环境也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危害。
养殖水域污染源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富营养化主要来自养殖过程中的N、P等有机物的积累。一些缓流浅水草型湖泊的沿湖养殖区,在生活污水和渔业自身污染的共同作用下,由污染物所滋生的种类繁多的致病微生物已经对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如果不对养殖废水进行生态处理和循环利用,那么以消耗自然资源(水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水产养殖业,在今后生态文明生产浪潮的冲击下是难以立足的。
另外,在传统的水产养殖中,随着鱼的排泄物积累,除了会面临水体污染问题,为适应较多水生生物生长需求,通常还需设计一定的通氧设备,以满足水体内溶氧需求,但这种通氧设备的长期运行,一方面造成了设备结构的复杂,增加了产品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也容易导致能耗的升高。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
若能将水产养殖与人工湿地这两种技术通过合理设计结合起来,人工湿地上栽种植物,让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实现水体循环再利用,将成为解决水产养殖水体问题的最佳途径。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水产养殖的水循环处理系统,结构稳定、管理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水产养殖的水循环处理系统,包括养殖池,养殖池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种植槽,种植槽内从下向上依次铺设有第一填料层、第二填料层、滤水布及土壤基质层,种植槽远离养殖池的一侧设有入水口,且入水口高于土壤基质层的上表面,种植槽靠近养殖池的侧壁底部设有出水口,且出水口的高度不低于养殖池的上端口;养殖池旁设有循环水泵,养殖池内插入有收集管,收集管的另一端与循环水泵的入口相连,种植槽的入水口连接有输送管,输送管的另一端与循环水泵的出口连接,种植槽的出水口连接有出水管,出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养殖池的上方,循环水泵工作时,养殖池内的水通过收集管及输送管进入种植槽,经过种植槽后的水通过出水管流回养殖池。
优选地,所述收集管包括一体成型的集水部及连接部,所述集水部沿前后方向延伸,且集水部位于养殖池的底部,集水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封闭,集水部上均匀设有若干集水孔,所述连接部连接于集水部与循环水泵的入口之间。
优选地,输送管上设置有阀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冠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冠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027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强化生物膜处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可变形强制循环污水处理反应柱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