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磁屏蔽玻璃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02573.7 | 申请日: | 2018-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395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睿惢思工业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9/00 | 分类号: | H05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爱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边 导电 玻璃基材 导电层 树脂薄膜层 金属引线 透明树脂 屏蔽板 粘合层 铜箔 电磁屏蔽玻璃 本实用新型 金属网格层 屏蔽膜层 外周边缘 耐候性 下表面 粘合 包覆 外壁 覆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屏蔽玻璃,包括屏蔽板和包覆在屏蔽板外周边缘的铜箔包边,屏蔽板包括玻璃基材、透明树脂粘合层、屏蔽膜层和导电包边;屏蔽膜层包括树脂薄膜层和设在树脂薄膜层下表面的导电层,导电层与玻璃基材之间通过透明树脂粘合层粘合;导电层包括金属网格层和连接在金属网格层边缘的金属引线;导电包边的截面呈“U”型,导电包边下侧包裹住玻璃基材的边缘,导电包边上侧插入透明树脂粘合层且导电包边上侧的外壁与金属引线接触,导电包边完全覆盖金属引线;铜箔包边的截面呈“U”型,铜箔包边覆盖住树脂薄膜层的边缘、导电层的边缘、玻璃基材的边缘和导电包边。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耐候性好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屏蔽玻璃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磁屏蔽玻璃。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大量应用,电磁波的传播会造成电子设备的相互干扰和信息泄露。电磁屏蔽玻璃作为一种防电磁辐射,抗电磁干扰的透光屏蔽器件,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有显示需求的设备中。传统的屏蔽玻璃主要采用玻璃贴合带有金属丝网或者涂有ITO层的屏蔽膜,金属丝网长期暴露在外会氧化,氧化物会引起电阻上升,电磁屏蔽效果下降。同时,金属丝网或ITO在组装或使用过程中,一点小小的碰擦就会引起表面金属网丝或ITO层的损伤,造成断路不导电,也直接影响电磁屏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磁屏蔽玻璃,具有结构简单、耐候性好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磁屏蔽玻璃,包括屏蔽板和包覆在屏蔽板外周边缘的铜箔包边,所述屏蔽板包括玻璃基材、透明树脂粘合层、屏蔽膜层和导电包边;所述屏蔽膜层包括树脂薄膜层和设在树脂薄膜层下表面的导电层,导电层与所述玻璃基材的上表面之间通过所述透明树脂粘合层粘合;所述导电层包括金属网格层和连接在金属网格层边缘处的金属引线;所述导电包边的截面呈“U”型,导电包边内部呈U型开口状,玻璃基材的边缘插入导电包边的U型开口内,导电包边下侧包裹住所述玻璃基材的边缘,导电包边上侧插入所述透明树脂粘合层且导电包边上侧的外壁与所述金属引线接触,导电包边完全覆盖金属引线;所述铜箔包边的截面呈“U”型,铜箔包边覆盖住所述树脂薄膜层的边缘、导电层的边缘、玻璃基材的边缘和导电包边。
进一步,所述导电包边为双面导电胶带。
进一步,所述金属网格层由铜线交叉设置而成,所述透明树脂粘合层嵌入金属网格层的网格内部,且透明树脂粘合层覆盖在金属网格层的铜线上。
进一步,所述导电包边下侧包裹住所述玻璃基材的下表面边缘,所述透明树脂粘合层嵌入所述导电包边上侧与玻璃基材上表面之间的空隙。
进一步,所述金属网格层和金属引线的材质均为铜,金属网格层的铜线线宽为6~20um,金属引线的宽度为0.1~0.5mm,金属网格层和金属引线的高度均为10~20um。
进一步,所述导电包边的厚度为30~80u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耐候性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磁屏蔽玻璃一较佳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示一种电磁屏蔽玻璃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玻璃基材;2、透明树脂粘合层;3、导电包边;4、树脂薄膜层;5、金属网格层;6、金属引线;7、铜箔包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睿惢思工业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睿惢思工业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025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