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柱轨道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01732.1 | 申请日: | 2018-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628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朋;周亮;陈灵;王英琳;张坤;张颖晖;柳文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工程机械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25/24 | 分类号: | E01B25/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李振文 |
地址: | 430077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梁 耳板 销轴座 立柱 方形孔 销轴 立柱轨道 梁结构 本实用新型 调整轨道 贯通耳板 连接方式 连接立柱 水平偏差 纵向间隔 垫板 腹板 两组 伸入 竖向 下板 向内 延伸 制造 | ||
一种立柱轨道梁结构,包括多个立柱、轨道梁和销轴,所述各立柱的顶部向内延伸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下板设有八块带方形孔的耳板,所述八块耳板分为两组各四块且位于轨道梁的两侧,每侧四块耳板纵向间隔布置,所述轨道梁两侧的腹板上对应每个立柱的位置分别设置两块带方形孔的销轴座,各销轴座分别伸入两块耳板之间,且两块耳板之间的距离大于销轴座的宽度,销轴贯通耳板和销轴座的方形孔以连接立柱与轨道梁;由此,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克服传统支座式连接方式的缺点,通过在销轴与孔间加垫板的方式来调整轨道梁的竖向及水平偏差,调整简单,方便轨道梁与立柱的制造及安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柱轨道梁结构。
背景技术
近代城市的交通随着社会的发展,车辆迅速增多,地面交通系统出现拥堵,严重影响人们的出行,于是出现了地铁、轻轨、磁悬浮、新制式轨道交通系统,其中新制式轨道交通系统中的悬挂式轨道交通系统具有适应中小运量、投资小、工期短、等优点,在一些中小运量线路及旅游线路上特别适用。然而悬挂式轨道交通系统中立柱轨道梁体系传统的方法是采用牛腿及支座连接方式,安装极不方便,造价也相对较高。
传统的支座式结构是在轨道梁和立柱上预先加工好支座连接螺栓孔,安装轨道梁时,通过在支座底部增加垫板的形式调整轨道梁的竖向偏差,水平偏差通过螺栓孔间隙及支座本身间隙调整。因此,使用支座式结构时,轨道梁调整很困难。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者有鉴于上述缺陷,通过潜心研究和设计,综合长期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经验和成果,研究设计出一种立柱轨道梁结构,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柱轨道梁结构,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克服传统支座式连接方式的缺点,通过在销轴与孔间加垫板的方式来调整轨道梁的竖向及水平偏差,调整简单,方便轨道梁与立柱的制造及安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柱轨道梁结构,包括多个立柱、轨道梁和销轴,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立柱的顶部向内延伸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下板设有八块带方形孔的耳板,所述八块耳板分为两组各四块且位于轨道梁的两侧,每侧四块耳板纵向间隔布置,所述耳板的方形孔的尺寸大于销轴的尺寸,所述轨道梁两侧的腹板上对应每个立柱的位置分别设置两块带方形孔的销轴座,各销轴座分别伸入两块耳板之间,且两块耳板之间的距离大于销轴座的宽度,所述销轴座的方形孔的尺寸稍大于销轴的尺寸,销轴贯通耳板和销轴座的方形孔以连接立柱与轨道梁。
其中:销轴的下侧和耳板的方形孔之间设有竖向垫板从而调整轨道梁的竖向位置。
其中:所述销轴的侧面和耳板的方形孔之间设有横向垫板从而调整轨道梁的横向位置。
其中:在其中一耳板与销轴座设有纵向垫板从而耳板与销轴座间用垫板垫实而形成固定形式;另一耳板与销轴座间不设纵向垫板而形成一定间隙且形成活动形式。
通过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立柱轨道梁结构具有如下效果:
1、通过销轴连接,轨道梁可从下方直接向上起吊安装,安装方便;
2、通过增加垫板调节轨道梁位置,安装调整方便;
3、销轴设置在侧向,减小了轨道梁与立柱间的竖向间隙,降低了立柱的高度。
4、梁柱连接完毕后,轨道梁仅保留顺桥向活动的间隙,在横桥向位置固定。可防止两段轨道梁端头之间出现错位,影响平顺性。
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内容可通过后述的说明及所附图而得到。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立柱轨道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工程机械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工程机械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017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