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医用治疗盘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901202.7 | 申请日: | 2018-06-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549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 发明(设计)人: | 俞晓雅;王惠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 主分类号: | A61B50/33 | 分类号: | A61B50/33;A61G12/00 |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车世伟 |
| 地址: | 362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治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医用治疗盘,治疗盘本体包括底板和依次围合连接于底板周沿的侧板,底板上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治疗盘主体于第一隔板的两侧形成主槽和辅槽,主槽分成消毒瓶放置区和输液用具放置区,辅槽于第二隔板的两侧形成锐器盒腔和无菌盒腔。输液用具放置区对应设有收纳盖体,锐器盒腔对应设有锐器盒盖体,无菌盒腔对应设有无菌盒腔。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医用治疗盘,将治疗盘主体划分为消毒瓶放置区和输液用具放置区,以及锐器盒腔和用于放置针器的无菌盒腔,用于医疗用具的分类放置,这样可避免医疗用具出现交叉感染。同时将锐器丢弃于锐器盒腔内集中收集,将针器存放于无菌盒腔内,以防外界污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临床医疗辅助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医用治疗盘。
背景技术
治疗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工具,主要用于放置各类医疗器具和药品,以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治疗、换药和诊断等过程。
目前,医护人员在临床上进行输液等工作时使用的治疗盘通常是一个方形搪瓷托盘,托盘内放置注射器、消毒瓶和止血带等用品,由于治疗盘内的消毒瓶等用品不能定位放置,在工作时,治疗盘内放置的物品容易移位、混杂在一起,而且使用后的棉签、利器等医用品没有固定的地方放置,常常是扔到治疗盘内,使得未用的清洁用品和已用的污染用品在同一个空间放置。因此,常常会出现已用的污染用品和治疗盘内未用的清洁用品混在一起,造成清洁用品的污染、治疗垃圾中的锐器容易致使医护人员刺伤等情况的发生,而且使用后,医护人员整理治疗盘,需要耗费很大的工作量,致使护理工作效率降低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消毒瓶移位,且能避免交叉污染,有效避免锐器伤害和缩短治疗盘整理时间的医用治疗盘。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医用治疗盘,包括治疗盘本体,该治疗盘主体为上部开口的盆体式结构,具有底板和依次围合连接于底板周沿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沿所述治疗盘本体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沿所述治疗盘本体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所述底板沿所述治疗盘主体的宽度方向设有第一隔板,所述治疗盘主体于该第一隔板的两侧形成主槽和辅槽,所述主槽分成消毒瓶放置区和输液用具放置区,所述辅槽沿所述治疗盘主体的长度方向设有第二隔板,所述辅槽于该第二隔板的两侧形成锐器盒腔和用于放置针器的无菌盒腔,所述第一侧板和/或所述第三侧板对应于所述消毒瓶放置区的位置均设有吸附式的吸盘,所述吸盘设有用于限制消毒瓶发生移位的限位件;
所述第一侧板的上边缘铰接有收纳盖体,该收纳盖体对应于所述输液用具放置区设置,该收纳盖体的内侧板上设有用于收纳止血带的第一收纳袋、用于收纳胶布和输液贴的第二收纳袋和用于收纳棉签的第三收纳袋;
所述第二侧板的上边缘铰接有锐器盒盖体和无菌盒盖体,所述锐器盒盖体以可翻盖的方式封盖于所述锐器盒腔的上部开口,所述无菌盒盖体以可翻盖的方式封盖于所述无菌盒腔的上部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收纳盖体具有铰接端和卡扣端,该铰接端通过转轴铰接于所述第一侧板的上边缘,该卡扣端通过按压式卡扣结构以可翻盖的方式锁扣于所述第三侧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锐器盒盖体具有铰接端和卡扣端,所述铰接端通过转轴铰接于所述第二侧板的上边缘,该卡扣端通过按压式卡扣结构以可翻盖的方式锁扣于所述第一隔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无菌盒盖体具有铰接端和卡扣端,所述铰接端通过转轴铰接于所述第二侧板的上边缘,该卡扣端通过按压式卡扣结构以可翻盖的方式锁扣于所述第一隔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板位于所述输液用具放置区的一侧,所述底板于所述输液用具放置区的另一侧设有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与所述第一隔板相平行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三隔板围合形成腔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未经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012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