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含高生物兼容性微支架的心血管支架药物控释微小球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896638.1 | 申请日: | 2018-06-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897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 发明(设计)人: | 黄庆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巴斯特医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L27/54 | 分类号: | A61L27/54;A61L27/50 | 
| 代理公司: | 常州唯思百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25 | 代理人: | 金辉 |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主体 支架纤维 复数 不规则分布 生物兼容性 心血管支架 空隙空间 纤维绒毛 药物控释 终端结构 微小球 微支架 可移动地设置 本实用新型 环绕分布 机能性 性微粒 外围 释放 贯穿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含高生物兼容性微支架的心血管支架药物控释微小球,其中包含一结构主体;以及复数个设置于该结构主体不规则分布并贯穿该结构主体的支架纤维;其中该结构主体的该支架纤维透过不规则分布形成一空隙空间,复数个机能性微粒可移动地设置于该空隙空间,以及在该结构主体外围环绕分布一纤维绒毛层,该纤维绒毛层包含复数个支架纤维终端结构,该支架纤维终端结构用于引导该机能性微粒对外部释放的方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心血管微创修复含高生物兼容性微支架的心血管支架药物控释微小球,尤指一种可以用于心脏外科重建修复的心血管支架药物控释微小球。
背景技术
在临床手术中,常需对组织缺损进行修补,然而自体移植的来源有限,而异体与异种移植则具高传染风险。因此,现今有越来越多不同的有机、无机、金属材料应用于组织工程。此外为了避免二次手术,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有其必要性。目前所使用的不同材料皆有其优缺点,为了解决医疗上不同问题,开发新的功能性复合材料仍是研究重点之一。组织工程是连接工程和生物学的一个跨学科领域。组织工程发展生物基材,它可以修复,恢复或改善组织的功能。其中组织工程涉及三个主要策略:利用体外细胞或细胞替代物,取代有限的组织功能;诱导组织生成,例如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s)的利用;发展生物支架(scaffold)有利于组织修补与再生。因此,支架的发展关键因素是模仿细胞外基质(ECM)的物理和生物功能设计而成的生长环境,是在细胞培养基材重要发展技术。应用于微创外科手术中,不同形式的缺损以不同修补方式,开发不同功能性支架应用于临床是必要的。在心脏外科的临床需求上,近年来全球罹患心血管方面疾病的病人日益增多,冠状动脉血管疾病及颈动脉血管的心血管阻塞、狭窄化常造成死亡。目前,心血管阻塞、狭窄化之治疗多以扩张气球搭配血管支架来进行,透过血管支架弹性支撑力来支撑血管壁,使血管壁不会因血管组织增生产生再回复性阻塞、狭窄现象。血管支架可应用于全身各处之血管内壁,如颈动脉血管、胆汁管、食道管、静脉系统、输尿管,但血管支架植入人体后可能有再狭窄现象发生之问题。因此,目前主要针对血管支架表面包裹或填覆或涂布抑制组织增生药物来解决此问题,但高生物兼容性且具机械结构性的包裹或填覆或涂布材料,并不容易取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可用于医疗器材及生物医学材料,以及临床使用的含高生物兼容性微支架的心血管支架药物控释微小球。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心血管微创修复含高生物兼容性微支架的心血管支架药物控释微小球,其中包含
一结构主体;
一纤维绒毛层;
复数个支架纤维;
一空隙空间;以及复数个机能性微粒;
其中该支架纤维设置于该结构主体之中,且不规则分布并贯穿该结构主体,而设置于该结构主体之中;该支架纤维不规则分布交迭形成该空隙空间;该机能性微粒可移动地设置于该空隙空间;该纤维绒毛层被设置于该结构主体外围,并且分布环绕该结构主体,其中该纤维绒毛层包含复数个支架纤维终端结构,该支架纤维终端结构用于引导该机能性微粒对外部释放的方向。
优选地,该支架纤维系由一选自由胶原蛋白,胶原胜肽,胶原蛋白衍生明胶,海藻酸钠,纤维素,多醣体,甲壳素,聚乳酸,聚乳酸酯及其组合的生物可分解高分子所组成。
更优选地,该支架纤维为一种利用亲水性震动切削动物组织及超临界二氧化碳脱脂,酶处理所得的胶原蛋白。
更优选地,该支架纤维为一选自由多孔性胶原蛋白,涂布性胶原蛋白,人工仿生网状胶原蛋白,脱细胞真皮胶原蛋白,脱细胞动物组织胶原蛋白,脱细胞软骨胶原蛋白,脱细胞小肠膜胶原蛋白,鱼胶原蛋白,猪胶原蛋白,牛胶原蛋白,胶原多胜肽,第二型胶原蛋白,鱼胶原胜肽,猪胶原胜肽,牛胶原胜肽,胶原多胜肽及其组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积极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巴斯特医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未经巴斯特医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966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