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冷凝循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92403.5 | 申请日: | 2018-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964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石山;张仲林;王廷武;钟宇航;李智霖;李琴;杨在丽;姜雪琴;余丽垚;刘馨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F25D16/00 | 分类号: | F25D16/00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刘雪莲;庞启成 |
地址: | 610083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液 实验装置 冷凝循环器 冷却筒 第一腔室 导流片 水泵 风扇 通孔 本实用新型 冷却液管道 实验器材 循环利用 排出 冷却 侧面 | ||
1.一种冷凝循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腔室、冷却筒、导流片、风扇和水泵;
所述冷却筒设于所述第一腔室中,所述冷却筒顶部由于接收从实验装置排出的待降温的冷却液,所述冷却筒侧面设有通孔,所述导流片设于所述通孔下方,所述风扇设于所述导流片上方,所述水泵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底部,所述水泵用于将冷却液输送到实验装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循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筒包括基座和缓冲腔,所述基座与所述缓冲腔相连,缓冲腔位于基座正上方,所述缓冲腔用于接收待降温的冷却液,所述通孔设于所述缓冲腔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循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片远离所述冷却筒的一端低于所述导流片靠近所述冷却筒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循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上方设有至少两个固定杆,所述风扇连接于所述固定杆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循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之间通过隔板隔开;
所述第二腔室中具有制冷片和冷却管,所述冷却管与所述水泵的出口相连,制冷片能够用于为所述冷却管中的冷却液降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凝循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上具有连接孔,所述水泵的出口处连接软管,所述软管穿过所述连接孔,所述软管另一端与所述冷却管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凝循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室中具有多个制冷片,所述冷却管依次通过各个制冷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凝循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包括第一冷却段、折行段和第二冷却段;
所述第一冷却段一端与所述软管相连,所述第一冷却段另一端与所述折行段一端相连,所述折行段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冷却段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冷却段另一端通向所述第二腔室外侧;
所述第一冷却段与所述制冷片相连,所述第二冷却段与所述制冷片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循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一端与所述冷却筒相连,所述进水管另一端用于与实验器材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凝循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密封件,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二管段呈夹角地设置,所述第一管段一端用于与所述实验器材相连,所述第一管段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段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管段另一端与所述冷却筒相连;
所述第一管段上设有注水口,密封件与所述注水口可拆卸地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医学院,未经成都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9240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