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移动终端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92311.7 | 申请日: | 2018-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533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林德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4 | 分类号: | H04M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杨波 |
地址: | 518129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二侧壁 第一侧壁 移动终端 夹持部 夹持件 背板 支架 变形 本实用新型 背板连接 弹性形变 夹持距离 夹持空间 支架结构 夹持 | ||
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包括背板及与背板连接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背板与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共同形成用于夹持移动终端的夹持空间,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分别设有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中至少一个为自变形夹持件,通过自变形夹持件的弹性形变调整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夹持距离。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支架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终端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智能化的发展,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常常需要长时间手持手机看电影,容易出现手臂酸痛,而且容易导致颈椎病发生。针对所述问题,市面上虽然出现了很多款手机支架。现有的手机固定支架结构复杂,且操作比较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支架,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
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包括背板及与背板连接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背板与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共同形成用于夹持移动终端的夹持空间,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分别设有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中至少一个为自变形夹持件,通过自变形夹持件的弹性形变调整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夹持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为自变形夹持件,自变形夹持件包括与第一侧壁连接的延伸端,连接至第一侧壁的抵靠端及设置于延伸端和抵靠端之间的变形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延伸端与第一侧壁一体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抵靠端与第一侧壁抵接或一体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变形部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形成形变空间。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形变空间内填充弹性形变材料。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变形部包括用于与所述移动终端抵接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为锯齿形或波浪形。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均为所述自变形夹持件,两个所述自变形夹持件分别设在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背板朝向所述夹持空间延伸设有抵持部,所述抵持部用于与所述移动终端背面相抵靠,所述背板上还设有为所述抵持部的弹性变形而预设的避让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分别相向延伸设有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所述第一阻挡部和所述第二阻挡部分别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正面相抵靠。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支包括背板及与背板连接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背板与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共同形成用于夹持移动终端的夹持空间,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分别设有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中至少一个为自变形夹持件,通过自变形夹持件的弹性形变调整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夹持距离。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支架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将移动终端装入壳体内即可夹持固定移动终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支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支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支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支架装入手机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支架装入手机的正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支架装入手机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支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923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