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气介质残液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87948.7 | 申请日: | 2018-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129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严季新;许世金;顾鹏;王亚飞;钱小祥;杨燕;陶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海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南通海一电子有限公司;宁夏海力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13/14 | 分类号: | F26B13/14;F26B21/00;C25F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吴惠松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本体 支路流道 主流道腔 进气口 残液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 空气介质 传动辊 残液 相通 腐蚀箔表面 出气口 腐蚀箔 槽液 去除 侧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介质残液分离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侧面设有进气口,进气口与主流道腔相通,主流道腔与支路流道腔相通,支路流道腔一侧为出气口,主流道腔和支路流道腔均位于装置本体内部,装置本体上方和下方均设有传动辊,传动辊之间设有腐蚀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用空气方法去除腐蚀箔表面的槽液残液,减少前后工序之间残液的干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介质残液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腐蚀箔的生产,是一系列的电化学反应的过程。通常的做法是将99.99%的铝箔首先经过打孔在光箔上形成无数密集而不穿透的针孔,而后在无数密集的针孔的基础上扩展孔径的大小,最后形成了具有无数密集孔状的腐蚀箔。在生产的过程中,通常采用连续传动的光箔在不同工序中进行电化学反应,以达到形成腐蚀箔的目的。光箔在传动的过程中,其表面会有该工序的溶液吸附在上面,在进入下一工序时,附着在光箔表面的溶液也随之溶于下一工序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上一工序的溶液会越来越多的污染下一工序的溶液,进而影响腐蚀箔扩孔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空气方法去除腐蚀箔表面的残留槽液,减少前后工序之间残液的干扰的空气介质残液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空气介质残液分离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侧面设有进气口,进气口与主流道腔相通,主流道腔与支路流道腔相通,支路流道腔一侧为出气口,主流道腔和支路流道腔均位于装置本体内部,装置本体上方和下方均设有传动辊,传动辊之间设有腐蚀箔。
优选的是,装置本体对称倾斜设置于腐蚀箔的两侧,且装置本体与腐蚀箔的夹角为30°~45°。
优选的是,支路流道腔的宽度为0.1~0.5m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该装置去除腐蚀箔表面残留液体达78%~90%;且该装置与腐蚀箔表面无接触,利用一定压力的空气实现了残液与腐蚀箔分离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装置本体的结构图;
图3为装置本体的侧视图;
图中标号:1-装置本体、2-进气口、3-主流道腔、4-支路流道腔、5-传动辊、6-腐蚀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2、3所示的一种空气介质残液分离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侧面设有进气口2,进气口2与主流道腔3相通,主流道腔3与支路流道腔4相通,支路流道腔4一侧为出气口,主流道腔3和支路流道腔4均位于装置本体1内部,装置本体1上方和下方均设有传动辊5,传动辊5之间设有腐蚀箔6。装置本体1对称倾斜设置于腐蚀箔6的两侧,且装置本体1与腐蚀箔6的夹角为30°~45°。从装置本体1一侧进气口2通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经过主流道腔3后,流经间隙为0.1~0.5mm支路流道腔4后,形成1~4kg/cm²压力的空气幕,空气幕与腐蚀箔6倾斜30°~45°作用于腐蚀箔6表面,用1~4kg/cm²的压缩空气去除光箔表面的残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海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南通海一电子有限公司;宁夏海力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南通海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南通海一电子有限公司;宁夏海力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879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FMS服装面料烘干杀菌装置
- 下一篇:一种纺织原料烘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