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碳化硅PIN结型β辐射伏特效应核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84225.1 | 申请日: | 2018-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235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陆景彬;何瑞;刘玉敏;李潇祎;许旭;郑人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G21H1/06 | 分类号: | G21H1/06;G21H1/02;B81B7/04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恒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2 | 代理人: | 李荣武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碳化硅 pin 结型 辐射 伏特 效应 核电 | ||
1.一种基于碳化硅PIN结型β辐射伏特效应核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纯β放射源(1),慢化体(2),碳化硅PIN结器件内部依次层叠设置为正面环形欧姆接触电极层(3)、二氧化硅钝化层(4)、P型高掺杂碳化硅层(5)、碳化硅本征层(6)、碳化硅缓冲层(7)、N型高掺杂碳化硅层(8)、单晶硅衬底层(9)、背欧姆接触电极层(10),电池外壳(11)及其可拆卸部分(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碳化硅PIN结型β辐射伏特效应核电池,其特征在于纯β放射源(1)为薄片状圆柱形固态放射源,选用的氚源Ti3TX的厚度不大于2μm,镍-63源63Ni的厚度不大于3μm,钷-147源147Pm2O3的厚度不大于43μm,锶-90源90Sr的厚度不大于1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碳化硅PIN结型β辐射伏特效应核电池,其特征在于可拆卸慢化体(2)为圆柱形,其半径等于纯β放射源(1)的半径,改变慢化体(2)的材料和厚度将纯β放射源释放的高能β粒子慢化获得低于碳化硅PIN结器件的辐射损伤能量阈值并满足微机电系统功率要求的低能β粒子,慢化体(2)主要应用于钷-147源147Pm2O3和锶-90源90Sr对应的核电池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碳化硅PIN结型β辐射伏特效应核电池,其特征在于碳化硅PIN结器件中正面环形欧姆接触电极层(3)为Ti/Ni/Au复合金属层,厚度小于50nm,Au金属层蒸镀在二氧化硅钝化层(4)上表面,然后再在Au金属层上依次蒸镀Ni金属层和Ti金属层构成Ti/Ni/Au复合金属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碳化硅PIN结型β辐射伏特效应核电池,其特征在于二氧化硅钝化层(4)的厚度小于10nm,P型高掺杂碳化硅层(5)的厚度小于0.1μm,掺杂原子浓度NA>1018/cm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碳化硅PIN结型β辐射伏特效应核电池,其特征在于碳化硅本征层(6)在氚源Ti3TX、镍-63源63Ni、钷-147源147Pm2O3和锶-90源90Sr对应的核电池中的厚度分别为1.1μm、8μm、0.1mm和0.2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碳化硅PIN结型β辐射伏特效应核电池,其特征在于碳化硅缓冲层(7)的厚度小于10nm,掺杂原子浓度NA<1013/cm3,N型高掺杂碳化硅层(8)的厚度小于10nm,掺杂原子浓度NA>1018/cm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碳化硅PIN结型β辐射伏特效应核电池,其特征在于单晶硅衬底层(9)为2~4英寸抛光单晶硅圆片,厚度小于200μ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碳化硅PIN结型β辐射伏特效应核电池,其特征在于背欧姆接触电极层(10)为圆柱形场板结构,其为Ti/Ni/Au复合金属层,厚度小于50nm,Au金属层蒸镀在单晶硅衬底层(9)的下表面,然后再在Au金属层上依次蒸镀Ni金属层和Ti金属层构成Ti/Ni/Au复合金属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碳化硅PIN结型β辐射伏特效应核电池,其特征在于核电池外壳(11)及其可拆卸部分(12)是由密度小的高分子聚乙烯塑料构成,厚度大于1.5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8422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设有智能插座的桌子
- 下一篇:一种人体检测按摩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