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L波段微放电抑制星用高功率环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84085.8 | 申请日: | 2018-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720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彭承敏;夏瑞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P1/383 | 分类号: | H01P1/383;H01P1/38 |
代理公司: | 绵阳市博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5 | 代理人: | 杨晖琼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行器 连接器 微放电 高功率环行器 连接器内导体 本实用新型 中心导体 上腔体 微波元器件 设备投入 有效抑制 主体两端 围合成 下腔体 下腔 产品结构 交错 体内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L波段微放电抑制星用高功率环行器,属于微波元器件技术领域,包括环行器主体和与所述环行器主体两端连接的连接器,所述环行器主体包括相互连接的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上腔体和下腔体内分别设置有上介质和下介质,所述上介质和下介质内侧围合成环行器内部,所述上介质和下介质内侧设置有基片,所述基片上设置有中心导体;所述连接器内设置有连接器内导体和连接器介质,所述中心导体与所述连接器内导体相连,所述连接器介质延伸至所述环行器内部,与所述上介质和下介质交错;本实用新型的环行器可以有效抑制微放电的产生,对产品结构、外形尺寸没有限制,不需要昂贵的设备投入,工艺简单,适合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波元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波段微放电抑制星用高功率环行器。
背景技术
随着卫星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星载微波设备的小型化、轻量化及高功率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卫星工作在真空环境时,微波电路随着功率的提高容易出现异于地面常压下的放电现象,该放电现象会严重影响卫星的信号传输甚至导致整颗卫星失效,危害巨大。这种放电现象叫做微放电,为保证星载设备寿命期内正常工作,需采取有效措施抑制微放电的产生。
微放电现象是由微波系统内部件表面二次电子发射引起的,见图1。在真空环境下,电子的平均自由程很长(和结构缝隙尺寸相比)。部件内缝隙尺寸和微波频率周期使得电子渡越时间满足:
当前抑制微放电的方法主要为以下几种:
a)通过结构设计,降低产品局部电场强度;改变内外导体的间隔尺寸,使电子在内外导体之间的渡越时间大于射频电压的半周期;
b)对材料表面进行镀膜处理,通过镀金、镀银、硌酸盐处理等方式,降低表面二次电子发射系数;
c)对材料表面进行清洁处理,去除污染物带来的微放电影响;
d)利用化学方法微刻蚀铝合金镀银表面,使表面形成纳米微陷阱结构,抑制金属表面的二次电子发射;
e)利用光刻工艺在金属表面刻蚀几微米至几十微米的规则阵列结构,抑制金属表面二次电子发射的。
当前抑制微放电的方法不足在于:
a)通过结构设计达到降低微放电阈值,此种方法需要足够大的物理尺寸,但由于星载设备受限于火箭载荷能力,通常都有小型化、轻量化的要求,因此,该方法的代价成本过高;
b)微刻蚀工艺和光刻工艺要求专业的工艺设备和工艺参数,投入较大,且某些结构不适合使用;
c) 硅橡胶填充,不能避免介质平面在多次热胀冷缩后产生新的间隙。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L波段微放电抑制星用高功率环行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L波段微放电抑制星用高功率环行器,包括环行器主体和与所述环行器主体两端连接的连接器,所述环行器主体包括相互连接的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上腔体和下腔体内分别设置有上介质和下介质,所述上介质和下介质内侧围合成环行器内部,所述上介质和下介质内侧设置有基片,所述基片上设置有中心导体;所述连接器内设置有连接器内导体和连接器介质,所述中心导体与所述连接器内导体相连,所述连接器介质延伸至所述环行器内部,与所述上介质和下介质交错。
本实用新型的“高功率”,除非特别说明,是指L波段,平均功率不小于200W,或者峰值功率不小于1500W。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未经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840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模抽头合路器
- 下一篇:太赫兹射频信号平板介质功分传输导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