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鱼池废水浓缩制肥生产线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880268.2 | 申请日: | 2018-06-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029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 发明(设计)人: | 肖爱民;杨军;肖华;董舰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昌欣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C05F3/06 |
| 代理公司: | 荆门市首创专利事务所 42107 | 代理人: | 裴作平 |
| 地址: | 4432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潜水轴流泵 鱼池 水池 废水浓缩 安装孔 支撑板 种鱼池 矮墙 废料处理 废水储存 可拆卸式 增氧组件 制肥装置 进水端 内底面 网孔板 顶层 敞口 竖直 蚊虫 工作量 管理 | ||
一种鱼池废水浓缩制肥生产线,它包括鱼池、顶层废水储存装置和底层残渣制肥装置,鱼池包括流水池(1)、一组潜水轴流泵(25)、一对网孔板(2)、矮墙(6)和增氧组件,流水池(1)的内底面为斜面,流水池(1)的两端为敞口,流水池(1)的进水端竖直设有支撑板(24),支撑板(24)上开有一组潜水轴流泵安装孔,一组潜水轴流泵(25)分别可拆卸式安装在一组潜水轴流泵安装孔内;优点是:鱼池废料处理迅速,大幅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鱼池附近的蚊虫少,方便管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鱼类排泄物制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鱼池废水浓缩制肥生产线。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养鱼池存在鱼类排泄物难以及时处理,或处理效果较差的缺陷,而且养鱼池上方容易滋生蚊虫,影响工作人员管理鱼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之不足,而提供一种鱼池废水浓缩制肥生产线。
本实用新型一种鱼池废水浓缩制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鱼池、顶层废水储存装置和底层残渣制肥装置,
鱼池包括流水池1、一组潜水轴流泵25、一对网孔板2、矮墙6和增氧组件,
流水池1的内底面为斜面,流水池1的两端为敞口,流水池1的进水端竖直设有支撑板24,支撑板24上开有一组潜水轴流泵安装孔,一组潜水轴流泵25分别可拆卸式安装在一组潜水轴流泵安装孔内,
靠近流水池1两端的内壁上开有两对网孔板安装槽,一对网孔板2分别插接在对应的槽内,网孔板2顶部设有一组用于取出网孔板2的抓取部21,一对网孔板2之间形成养鱼区域,流水池1的养鱼区域上铺设有挡鱼网23,流水池1的顶部设有一对行走桥7,一对行走桥7位于挡鱼网23上方,
矮墙6竖直固定安装在流水池1的另一端,并位于其中一个网孔板2外侧,矮墙6与其中一个网孔板2之间形成废料回收区域,位于废料回收区域的流水池1一侧下方设有残渣排出口8,位于废料回收区域的流水池1另一侧上方设有废水排出口9,
增氧组件包括一组通气管3、增氧泵4和鼓风机5,
通气管3上依次排列设有一组爆气器22,一组通气管3依次排列铺设在流水池1的养鱼区域底部,增氧泵4和鼓风机5分别可拆卸式安装在靠近流水池1进水端的顶部,增氧泵4通过管道与一组通气管3相连通,
顶层废水储存装置包括第一污水池10和污水泵11,
第一污水池10的侧壁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第一污水池10的进水口与污水泵11的出水口相连通,污水泵11的进水口与废水排出口9相连通,
底层残渣制肥装置包括浓缩组件和制肥机,
浓缩组件包括第二污水池12、支架14和电动滑台15,
第二污水池12上设有污水进口,污水进口与污泥泵19的排料口相连通,污泥泵19的进料口与残渣排出口8相连通,第二污水池12的内壁内设有加热盘管放置区域,一组电加热盘管位于加热盘管放置区域内,第二污水池12的内底面为斜面,支架14位于第二污水池12一侧,电动滑台15的底座水平可拆卸式安装在支架14上,并位于第二污水池12上方,泥浆泵17可拆卸式安装在电动滑台15的滑块上,泥浆泵17的抽料口上设有抽泥浆管18,泥浆泵17的出料口通过管道与制肥机的进料口相连通,
流水池1上设有水上灭蚊灯。
流水池为混凝土制成。
流水池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α为4-8°。
电动滑台为电动丝杠滑台。
制肥罐上设有温度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优点是:鱼池废料处理迅速,大幅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鱼池附近的蚊虫少,方便管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昌欣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宜昌欣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802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