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地防护护栏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74639.6 | 申请日: | 2018-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416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程甄妮 | 申请(专利权)人: | 核工业华东建设工程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7/14 | 分类号: | E04H17/14;E04H17/20;E04H17/22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曾凯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柱 固定底座 定位螺丝 建筑工地 承力 护栏 螺纹连接 防护 底端 内板 受力 缩杆 围挡 本实用新型 螺旋弹簧 膨胀螺丝 柔性防护 柔性缓冲 定位块 固定槽 相对面 插接 封块 上套 外板 传导 拦截 延伸 贯穿 支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工地防护护栏,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定位螺丝,所述定位螺丝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固定底座的下方,且定位螺丝的底端螺纹连接有膨胀螺丝,所述固定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封块,所述固定柱和固定底座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柱的相对面均开设有固定槽,两个所述固定柱之间通过定位块插接有承力内板。该建筑工地防护护栏,通过承力外板对人员进行围挡拦截,然后通过下缩杆、上套杆和螺旋弹簧进行柔性缓冲,继而通过下缩杆和承力内板进行受力传导至固定柱进行受力支撑,即可达到柔性防护围挡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工地防护护栏。
背景技术
施工护栏一般常用于普通道路,高速公路还有各级公路十字路口、收费站、桥梁、停车场、车站、码头、危险地区和道路施工地段,集会地点临时隔离栏等场所作为道路分道、区域围蔽安全隔离、分流、导向或用在一些庆祝活动场合、设备与设施的保护与防护等。
在建筑行业中,防护护栏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现有的防护护栏大多只能进行刚性防护,在人们受到冲击时往往只能进行刚性围挡,容易对施工人员造成损伤,而且现有的护栏的长度也都不可调节,容易对围挡区域的防护形成疏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地防护护栏,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地防护护栏,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定位螺丝,所述定位螺丝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固定底座的下方,且定位螺丝的底端螺纹连接有膨胀螺丝,所述固定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封块,所述固定柱和固定底座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柱的相对面均开设有固定槽,两个所述固定柱之间通过定位块插接有承力内板,所述定位块的外沿与固定槽的内壁相接触,所述定位块的一侧与承力内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承力内板的两侧与两个固定柱的相对面相接触,两个所述固定柱的正面均螺纹连接有固定螺丝,所述固定螺丝的一端贯穿固定柱并延伸至定位块的内部,所述承力内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缓冲板,所述第一缓冲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缩杆,所述下缩杆的顶部活动连接有上套杆,所述下缩杆的顶端贯穿并延伸至上套杆的内部,所述上套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板,所述第二缓冲板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承力外板。
优选的,所述承力内板和承力外板分别包括第一内缩板和第二内缩板,所述第一内缩板和第二内缩板的两侧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一外套板和第二外套板,所述第一内缩板和第二内缩板的两侧分别贯穿并延伸至两个第一外套板和第二外套板的内部,两个所述第一外套板的另一侧分别与两个定位块的一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内缩板和第二内缩板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定位套,两个所述定位套的两侧分别与两个第一外套板和定位套的相对面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下缩杆和上套杆的外侧均活动套接有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缓冲板和第二缓冲板的相对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内缩板的顶部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数量为十个,十个所述定位孔以第二外套板的中心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第一外套板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固位螺丝,所述固位螺丝的底端分别贯穿第一外套板和第一内缩板并延伸至第一外套板的下方,且固位螺丝的底端螺纹连接有固位螺栓,所述固位螺栓的顶部与第一外套板的底部相接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建筑工地防护护栏,通过承力外板对人员进行围挡拦截,然后通过下缩杆、上套杆和螺旋弹簧进行柔性缓冲,继而通过下缩杆和承力内板进行受力传导至固定柱进行受力支撑,即可达到柔性防护围挡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核工业华东建设工程集团公司,未经核工业华东建设工程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746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