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对折断电缆进行打接头处理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74480.8 | 申请日: | 2018-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370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润富;马春宝;石富强;苑晓娇;李双旭;张开元;赵改红;赵云明;关云浩;章海燕;华鹏刚;李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14 | 分类号: | H02G1/14;H02G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陈伟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壳体 接头处理 扣合状态 绝缘件 折断 热熔 本实用新型 安全生产系数 空心半圆柱体 现场应急处置 熔化 安全隐患 插头连接 机械伤害 绝缘性能 壳体内壁 壳体外壁 拼合形成 转动连接 插头 接头处 折断处 包覆 容置 电源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对折断电缆进行打接头处理的装置,包括:呈空心半圆柱体状且转动连接的两个壳体,从而两个壳体具有打开状态和扣合状态,且两个壳体处于扣合状态时拼合形成有用于将电缆容置在其中的通道;分别设置在两个壳体内壁上的热熔绝缘件,其在两个壳体处于扣合状态时包覆在电缆的折断处;设置在任意一个壳体外壁上的插头,其通过导线与热熔绝缘件相连接,热熔绝缘件在插头连接至电源时熔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对折断电缆进行打接头处理的装置可以有效规避人为处理电缆打接头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电缆打接头处的抗机械伤害强度、绝缘性能,提升现场应急处置效率和安全生产系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打接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对折断电缆进行打接头处理的装置。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实用新型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目前,我国石油开采以机械采油为主,而机械采油的动力源大多是依靠电力,油田基建电力系统通常包括6kv高压端和380v低压端两个系统。其中380v低压端分布密集,从变压器连接到单井控制柜再连接到电动机,平均单井铺设电缆长度40至120m不等,受野外环境制约,有些单井甚至需要铺设几百米的电缆。计量站、计转站、联合站等油田计量、中转、处理站场的电力系统铺设更为复杂,因站场布局限制电缆铺设标准不达标,常因施工挖掘、虚接打火、绝缘老化、短路电流过载和雷电击穿等因素导致电缆被应力切断、击穿熔断等现象。
为保障安全生产,现场通常要求更换整根电缆。但因材料供应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现场应急处置办法经常为打接头,即将电缆折断处做绝缘和重新包裹处理,其后恢复生产。该种应急处理方式虽然能立即恢复生产,但潜藏着隐患或问题如下:
1、常规打接头处理导致电缆钢铠甲皮被破坏,抵抗外力损伤保护措施减弱,容易因外部因素再次断裂;
2、电缆打接头的绝缘处理通常为电工胶带捆绑,而且电缆多为地下铺设,搭接处一旦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极易导致开胶,可能引发漏电伤人事故;
3、电缆打接头人为处理后电阻增大,长期过热容易导致胶带熔化,可能引发漏电伤人事故;
4、现场应急处置因人而异,每个电工的操作素质差异,影响了电缆打接头的处理效果,没有操作标准化工具,因此现场应急处置的结果可能引发其他次生安全事故、事件。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前述的现有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对折断电缆进行打接头处理的装置,其可以有效规避人为处理电缆打接头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电缆打接头处的抗机械伤害强度、绝缘性能,提升现场应急处置效率和安全生产系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对折断电缆进行打接头处理的装置,包括:
呈空心半圆柱体状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转动连接,从而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具有打开状态和扣合状态,且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处于扣合状态时拼合形成有用于将电缆容置在其中的通道;
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壁上的第一热熔绝缘件和第二热熔绝缘件,所述第一热熔绝缘件和第二热熔绝缘件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处于扣合状态时包覆在所述电缆的折断处;
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外壁上的插头,所述插头通过导线与所述第一热熔绝缘件和第二热熔绝缘件相连接,所述第一热熔绝缘件和第二热熔绝缘件在所述插头连接至电源时熔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744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缆剥皮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力低压导线抻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