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不停产更换的收油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72020.1 | 申请日: | 2018-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915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周正奇;赵利庆;杨婧;杨丽红;钱进;王莉;常定军;孙瑞训;王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7/032 | 分类号: | B01D17/032;B01D21/02;B01D2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朱雅男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管 沉降罐 护套 接管 护管 密封法兰 收油管 连接法兰 密封连接 软管密封 穿过 侧壁 停产 本实用新型 侧壁焊接 施工周期 收油系统 储油罐 收油口 上端 阀门 下端 竖立 伸出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不停产更换的收油管装置,用于沉降罐,包括罐内收油软管、连接法兰、密封法兰、收油软管护管、罐外收油软管、护套接管收油软管护管穿过沉降罐侧壁底部,收油软管护管与沉降罐侧壁焊接在一起,收油软管护管露在沉降罐外部的一端与密封法兰密封连接,位于沉降罐内部的另一端与护套接管连接在一起,护套接管竖立在沉降罐内部,护套接管的下端与收油软管护管密封连接,护套接管的上端靠近沉降罐的顶部,罐内收油软管穿过护套接管,从沉降罐侧壁伸出,通过连接法兰与罐外收油软管密封连接,罐外收油软管密封地穿过密封法兰,通过阀门与收油口连接。本收油管装置缩短了更换施工周期,保障了储油罐收油系统的正常运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不停产更换的收油管装置,用于沉降罐。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油田沉降罐的浮筒收油装置的收油管,由于常年浸泡在采出液中,采出液富含硫化物、腐生菌、硫酸盐还原菌等物质,会造成收油管腐蚀穿孔,影响收油装置的正常运行。更换收油管,需要排空储罐,清理罐底沉淀物,清理出的罐底沉淀物处理费用高。通常的处理方法,沉降罐停运,排空罐里的介质,打开人孔保持正常通风、干燥,用便携式氧气含量测试仪测量罐内的含氧量,保障进入储罐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待更换收油管后,沉降罐投产运行,一般更换收油管周期为3到5天,影响处理工艺的连续工作,清罐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不停产更换的收油管装置,现场操作简单易行。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不停产更换的收油管装置,用于沉降罐,包括罐内收油软管、连接法兰、密封法兰、收油软管护管、罐外收油软管、护套接管,所述收油软管护管穿过沉降罐侧壁底部,所述收油软管护管与沉降罐侧壁焊接在一起,所述收油软管护管露在沉降罐外部的一端与所述密封法兰密封连接,位于沉降罐内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护套接管连接在一起,所述护套接管竖立在沉降罐内部,所述护套接管的下端与所述收油软管护管密封连接,所述护套接管的上端靠近沉降罐的顶部,罐内收油软管穿过所述护套接管,从沉降罐侧壁伸出,通过所述连接法兰与所述罐外收油软管密封连接,所述罐外收油软管密封地穿过所述密封法兰,通过阀门与收油口连接。
具体地,还包括异径接头,所述异径接头与所述护套接管的上端连接。
具体地,还包括补强圈,所述补强圈用于加固所述护套接管。
具体地,还包括护管加强板,所述护管加强板设置在沉降罐的侧壁上,用于加固所述收油软管护管。
具体地,所述罐内收油软管和罐外收油软管是金属软管。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可不停产更换的收油管装置,消除了以往需要停产、清罐、通风等多种复杂工序对生产带来的影响,无需停产、无需清罐,便可检查、更换收油金属软管,操作起来简单、易行、无污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不停产更换的收油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不停产更换的收油管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1、罐内收油软管,2、连接法兰,3、密封法兰,4、补强圈,5、异径接头,6、绳索,7、透光孔,8、护套接管,10、罐外收油软管,11、护管加强板,12、收油软管护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720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相萃取过滤器及分离装置
- 下一篇:油水分离控制装置及油水分离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