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土壤污染治理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868479.4 | 申请日: | 2018-06-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502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 发明(设计)人: | 周欣;丁贞玉;徐怒潮;吕晓健;倪鑫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9C1/08 | 分类号: | B09C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 地址: | 100012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转筒 土壤污染治理 轴套 连接轴 安装钩 连接架 设备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 喷管 土壤治理 外圆柱面 打散 喷嘴 两端面 土壤 糊状 护盖 铰接 土齿 粘附 紧贴 田埂 保证 申请 治理 | ||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土壤污染治理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土壤污染治理设备,包括连接架、转筒、安装钩件、轴套、喷管;所述安装钩件和所述轴套分别设于所述连接架的两端,所述转筒整体为圆柱形,所述转筒的两端面分别设有两个连接轴,所述轴套为两个,两个所述轴套分别套设于两个所述连接轴上,且与所述连接轴铰接;所述转筒的外圆柱面设有截土齿。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一种土壤污染治理设备中的转筒能够紧贴田埂工作,实现对该位置的土壤治理;此外,其利用喷嘴及护盖结构的设计,避免了治理液与转筒周边的土壤混合后形成糊状,粘附于转筒的现象,保证了转筒的负载正常和保证了转筒打散土壤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污染治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土壤污染治理设备。
背景技术
在对农用耕地进行治理时,需要采用土壤污染治理设备将土壤打散后再喷洒药剂。相关技术中,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11491403.0公开了一种便于调节的土壤治理装置,包括架体、活动板、转筒和储液箱;所述转筒设置在活动板的正下方,转筒上均布有水平设置的出液口,转筒的外筒壁上沿长度方向等距设置有多组刀片,转筒的顶部中心位置连接有中空转轴;所述储液箱固定在架体的顶部中心位置,储液箱的底部中心位置连接有出液管,出液管深入到转筒的内腔底部;所述双向丝杆的左右两侧杆体上对称套设有与其相配合的丝杆套筒,丝杆套筒的底部铰接有连杆,连杆的另一端铰接至活动板的顶部。其采用转筒沿着土壤的垂直方向伸入到土壤中后,并通过转筒喷洒治理液,相关技术的不足在于,其架体宽度值比转筒宽度值大,在对田埂边部的土壤进行治理时会因架体与田埂干涉而难以实现,且其通过转筒喷洒治理液,转筒周边的土壤与液体的治理液混合后形成糊状,如此容易粘附于转筒,增加转筒的负载且降低了转筒打散土壤的效果,此外,该设备为沿竖直方向钻入土壤,每个工作的范围仅限于转筒周围,为了实现对整片的农耕用地进行土壤治理时,需要频繁的移动设备,操作不便。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土壤污染治理设备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土壤污染治理设备,其转筒能够紧贴田埂工作,实现对该位置的土壤治理;此外,其利用喷嘴及护盖结构的设计,避免了治理液与转筒周边的土壤混合后形成糊状,粘附于转筒的现象,保证了转筒的负载正常和保证了转筒打散土壤的效果。此外,该设备在农耕车车头的牵引下,能在整片的农耕用地上移动,进行土壤治理。工作效率高,人工劳动强度降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土壤污染治理设备,包括连接架、转筒、安装钩件、轴套、喷管;所述安装钩件和所述轴套分别设于所述连接架的两端,所述转筒整体为圆柱形,所述转筒的两端面分别设有两个连接轴,所述轴套为两个,两个所述轴套分别套设于两个所述连接轴上,且与所述连接轴铰接;所述转筒的外圆柱面设有截土齿;所述喷管设于所述连接架上,所述喷管上设有多个喷嘴,所述喷嘴朝向所述土壤污染治理设备的后方。
进一步地,所述土壤污染治理设备还包括撑杆、所述撑杆铰接于所述连接架的下方且位于所述转筒的前方。
进一步地,所述截土齿为多个,均布于所述转筒的外圆柱面。
进一步地,所述截土齿的横截面为三角形。
进一步地,所述转筒和所述截土齿均由金属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土壤污染治理设备还包括护盖,所述护盖罩设于所述转筒的上方且所述护盖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架相连且位于所述喷嘴的后方。
进一步地,所述护盖与所述连接架之间还设有加强支杆。
进一步地,所述护盖向所述土壤污染治理设备的后方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护盖的倾斜角度为10°到20°;所述护盖的上表面设有向下凹陷而成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延伸至所述护盖的后端。
进一步地,所述土壤污染治理设备还包括与所述喷管相连的连接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684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