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通信管道改建的椭圆环形微缆预留盒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68417.3 | 申请日: | 2018-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610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程伟明;熊皓辉;唐代全;王黎明;刘波;李庆;胡进;郑浩;赵胜;石晓萌;秦朋;杜建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通信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00 重庆市九***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盒体 盖板 进出道 微缆 线缆 椭圆环形微缆预留盒 通信管道改建 本实用新型 弧形侧板 收卷机构 压紧机构 收卷辊 收卷 底板 支撑杆安装 工作效率 铰链铰接 聚碳酸酯 抗压能力 耐腐蚀性 耐老化性 前后对称 转动把手 复合材料 盒体卡 内侧端 上卡槽 下卡槽 铰接 下端 压板 有压 转盘 转轴 松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通信管道改建的椭圆环形微缆预留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的上通过铰链铰接有盖板,盖板与盒体卡接,盒体的右端铰接有弧形侧板,弧形侧板的内侧端通过前后对称设置的支撑杆安装有收卷机构,所述收卷机构包括转盘、转轴和收卷辊,所述盒体的下端设置有微缆进出道,微缆进出道的右端内侧设置有压紧机构,压紧机构包括压板、底板、转动把手、下卡槽和上卡槽。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盒体、盖板和微缆进出道均采用聚碳酸酯等复合材料制成,具有耐腐蚀性,耐老化性且抗压能力强,设置的压紧机构可对线缆进行固定,防止线缆发生松动,影响使用,设置的收卷辊方便线缆的收卷,提高收卷效率,进而增加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缆传输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通信管道改建的椭圆环形微缆预留盒。
背景技术
传统光纤网络的铺设,首先必须在道路或人行道上破路挖坑,将通信管道预埋到地下,再通过人工牵引方式,在管道内布放普通光缆,考虑到城市中开挖路面困难,因此一般情况下,根据10~20年的中远规划,在端局至端局配置光缆和光纤容量,事先同时埋放6~48根气孔梅花管或波纹管,也可以用带孔的水泥预制件,眼孔径方向拼接后在其中敷设子管,最后在气孔梅花管的子管、波纹管或水泥预制件形成的子管中放普通光缆。
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授权公号为ZL2007201736959的微缆预留盒,由椭圆环形底座2和椭圆环形上盖1组成,椭圆环形底座2和椭圆环形上盖1相合后形成预留盒空腔,椭圆环形底座2和椭圆环形上盖1的同一侧形成微缆进出通道4,微缆进出通道4的底座周边角上设有定位销钉孔10,该预留盒安装简单,使用方便,对微缆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使光缆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大大节约了构建城市通信网络的建设成本。然后该预留盒在使用时,需人工手动缠绕线缆,当需要缠绕的线缆较长时,手动缠绕的方式浪费时间,工作效率低,同时该预留盒内没有设置对线缆进行固定的装置,线缆容易松动,从而影响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通信管道改建的椭圆环形微缆预留盒,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通信管道改建的椭圆环形微缆预留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的上通过铰链铰接有盖板,盖板与盒体卡接,盒体的右端铰接有弧形侧板,弧形侧板的内侧端通过前后对称设置的支撑杆安装有收卷机构,所述收卷机构包括转盘、转轴和收卷辊,收卷辊与支撑杆转动连接,收卷辊的前端通过转轴与转盘固定连接,所述盒体的下端设置有微缆进出道,微缆进出道的右端内侧设置有压紧机构,压紧机构包括压板、底板、转动把手、下卡槽和上卡槽,底板固定安装在微缆进出道的内壁上,压板的一端铰接在底板上,压板的另一端设置有转动把手,转动把手通过贯穿压板的转动轴与压板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上端与转动把手固定连接,转动轴下端固定安装有卡块,卡块转动连接在设置于底板内的圆形槽内,所述圆形槽上设置有条形孔,所述压板的下端设置有上卡槽,底板的上端设置有下卡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微缆进出道为长方体形状,且其两端设置有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盒体的形状为椭圆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盒体、盖板和微缆进出道均采用聚碳酸酯等复合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用于转轴移动的滑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弧形侧板的上端设置有卡销,与所述弧形侧板顶端处连接的盒体上设置有卡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卡槽和下卡槽的内侧均设置有橡胶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通信建设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通信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684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纤耦合装置、光纤耦合系统及激光器
- 下一篇:一种抗冲击光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