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污染生物样品操作离心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866696.X | 申请日: | 2018-06-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325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 发明(设计)人: | 朱克卿;元丽娟;曾伟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兰卫医学检验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M1/24 | 分类号: | C12M1/2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国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74 | 代理人: | 潘建玲 |
| 地址: | 200335 上海市长宁***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式管 离心管 螺纹 本实用新型 管口 生物样品 防污染 封口式 密封性 内栓 嵌入 塑料 口部内壁 实验操作 试验操作 下部外壁 医用器械 漩涡震荡 溢出管 盖口 手套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污染生物样品操作离心管,包括:离心管,口部内壁具有第一螺纹;螺旋式管盖,下部外壁具有第二螺纹,第二螺纹和第一螺纹相配合;封口式塑料内栓,完全嵌入在螺旋式管盖的管口。使用本实用新型,离心管上装配有螺旋式管盖,避免操作实验时手套与样品的直接接触,使用时,通过螺旋式管盖打开关闭进行试验操作,由于螺旋式管盖内部具有6mm封口式塑料内栓,可完全嵌入管口,进一步加强了管口的密封性,避免了样品在漩涡震荡操作后,因密封性不好样品溢到盖口部分,甚至溢出管外,本实用新型防止环境污染,保护操作人员,减少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速,简单且防污染生物样品操作的离心管。
背景技术
在医学检验领域常用的离心管均是连体、翻盖的,因此当大量样品一起进行操作时,需要来回打开、合上管盖,且处理过程中也必有漩涡震荡,从而使管盖上会或多或少沾有样品,这样就会导致开盖时,易造成样品带出,管内有害物质(如病原体, 致癌致畸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等)污染环境及操作者,以及样品丢失,还可能将操作环境中(如手套上残留的)核酸酶带入管内,造成样品中核酸的降解,影响样品分析的结果,特别是样品含量极低的情况 (如极微量的临床样品或司法鉴定样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污染生物样品操作离心管,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污染生物样品离心管,其特征在于:离心管上装有螺旋式管盖,避免了实验时手套与样品的直接接触。
如上所述的一种防污染生物样品离心管,其中,所述螺旋式管盖内部装有塑料内栓。
如上所述的一种防污染生物样品离心管,其中,所述塑料内栓为封口式可以完全嵌入管口,进一步加强了管口的密封性。
如上所述的一种防污染生物样品离心管,其中,所述塑料内栓高约6mm。
如上所述的一种防污染生物样品离心管,其中,所述离心管容量为1.5ml。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螺旋管盖而非翻盖式,避免了实验时手套与成品的直接接触,减少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在管盖内部装置封口式塑料内栓,避免了因密封性不好样品溢到盖口部分,甚至溢出管外,可防止环境污染,保护操作人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污染生物样品操作离心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封口式塑料内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螺旋式管盖 2- 塑料内栓 3-离心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释。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技术实现的措施、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一种防污染生物样品操作离心管,其主体结构包括:
离心管3,口部内壁具有第一螺纹;
螺旋式管盖1,下部外壁具有第二螺纹,第二螺纹和第一螺纹相配合;
封口式塑料内栓2,完全嵌入在螺旋式管盖1的管口。
使用时,通过螺旋式管盖1打开或关闭离心管,进行试验操作,由于螺旋式管盖内部具有封口式塑料内栓2,完全嵌入在管口,进一步加强了管口的密封性,避免了样品在漩涡震荡操作后,因密封性不好,而使样品溢到盖口部分,甚至溢出管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兰卫医学检验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兰卫医学检验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666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