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桥梁桥墩防撞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59410.5 | 申请日: | 2018-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467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黄锐新;彭可可;吴亚伟;陈俊杰;马岸民;平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B3/26 | 分类号: | E02B3/26;E01D19/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王国标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桥墩 套筒 船只 防撞结构 柱状 本实用新型 内层构件 滚轮 桥梁 转动 一体成型的 缓冲作用 使用寿命 市场应用 外层构件 有效加强 中轴线 冲撞 绕柱 筒壁 外壁 失控 外部 维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桥梁桥墩防撞结构,包括柱状桥墩、套设在柱状桥墩外部的套筒,所述套筒的筒壁包括一体成型的外层构件和内层构件,所述柱状桥墩的外壁上设有滚轮,所述内层构件与滚轮接触,所述套筒可绕柱状桥墩的中轴线转动。如上设计,使得船只与桥墩发生撞击时,套筒转动,从而船只的撞击会对桥墩形成一个导向倾斜角,从而有效避免了船只与桥墩的直接冲撞,也有效加强了套筒承受的撞击力度,且对因失控导致与桥墩发生撞击的船只也能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本实用新型有效降低了船只与桥墩碰撞的维护成本,提高了桥墩的使用寿命,是一种有效桥梁桥墩防撞结构,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值得大力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桥梁桥墩防撞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基本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设和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各种跨河跨海桥梁随之兴起。大跨度桥梁因其上部结构自重较大,因此桥墩所承受的压力也随着增加,加上桥梁桥墩防撞措施不足和通航船只的失误操作等原因,使得最近几年撞击桥墩的事故急剧增加,因此,桥墩的防撞性能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在我国,船撞桥事故的鲜明案例不在少数。如在1975年建成到1999期间的武汉长江大桥共发生了70起,其中直接经济损失上百万元的大事故超过10起;南京长江大桥自建成起已发生了约30起船撞桥事故;在我国长江、珠江、黑龙江三大水系干线上的船撞桥事件多达300余起。2007年6月15日凌晨5时10分,由于天气原因,一艘运沙船偏离主航道航行撞击九江大桥导致桥面坍塌约200米,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九江大桥6·15船撞桥断事故”,也称为“九江大桥事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尽管并非每一次碰撞事故都酿成桥毁人亡的重大惨剧,但桥梁的使用寿命、安全性及抗震能力的降低却是肯定的,由此造成中断交通、抢修线路的经济损失也逐年增加。
现有技术中,对于桥墩防撞的措施一般都是在桥墩上安装弹簧或缓冲装置,利用弹簧减震原理,使船只撞击桥墩时,利用弹簧吸收冲击力,减少事故的发生,利用此种防撞装置虽可减少事故发生,但都是针对船只与桥墩形成撞击时采取的补救措施,而当船只夜间航行、载重量较大、速度过快时,仍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不能提前预警、监测和积极有效地物理防撞,从而对桥墩起到全方位的保护作用,延长桥墩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桥梁桥墩防撞结构,通过监测、预警、缓冲卸能桥梁桥墩防撞装置的配合,从而对桥墩起到全方位的保护作用,最终保护桥梁安全,延长桥墩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桥梁桥墩防撞结构,包括柱状桥墩、套设在柱状桥墩外部的套筒,所述套筒包括外层构件和内层构件,所述柱状桥墩的外壁上设有滚轮,所述套筒可绕柱状桥墩的中轴线转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滚轮为万向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柱状桥墩上部还设有信息接收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柱状桥墩上部还设有红外线防撞仪。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红外线防撞仪为3个,且等夹角分布并安装在同一水平线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层构件为树脂基复合材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层构件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套筒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未经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594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