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通讯振子模具进料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859331.4 | 申请日: | 2018-06-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142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 发明(设计)人: | 黄玉春;姜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弘禾伟模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D17/22 | 分类号: | B22D17/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高之波;莫莉萍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定模仁 上板 下板 第一流道 顶出弹簧 顶出杆 定模板 第二流道 分流道 料管 模具进料结构 倾斜流道 动模仁 压板 振子 本实用新型 下板形状 压板连接 一端连接 依次连通 动模板 夹角为 钝角 腔内 伸入 通讯 连通 匹配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通讯振子模具进料结构,包括定模板、定模仁、动模仁、动模板、料管、上板、下板、压板、顶出弹簧和顶出杆,上板与下板形状相匹配,上板与下板围出第一流道,上板、下板和定模仁安装在定模板内,上板和下板分别与定模仁连接,定模仁与动模仁配合形成型腔,料管安装在定模板内,定模仁内设有第二流道,料管、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依次连通,第一流道包括倾斜流道,倾斜流道与第一流道中心所成的夹角为钝角,定模仁内设有分流道,第二流道与分流道连通,分流道伸入到型腔内,压板、顶出弹簧和顶出杆安装在定模板内,顶出弹簧的一端与压板连接,顶出弹簧的另一端与顶出杆的一端连接,顶出杆的另一端与下板相接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尤其是涉及通讯振子模具进料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制造通讯振子的模具通常采用在常规的进料方式,从料筒的底端设置一条水平的流道,再沿竖直方向设置一条流道,两条流道之间的夹角为90°,模料需要流经水平流道和竖直流道才能进入型腔内。竖直流道受到模仁与模架厚度的影响,使得从点浇口到产品间的距离比较长。长距离使得压力严重损失,增压压力传递困难,导致脱模不顺,导致产品不良率增加,生产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讯振子模具进料结构,可以解决以上问题的一个或者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通讯振子模具进料结构,包括定模板、定模仁、动模仁、动模板、料管、上板、下板、压板、顶出弹簧和顶出杆,上板与下板形状相匹配,上板与下板围出第一流道,所述上板、下板和定模仁安装在定模板内,上板和下板分别与定模仁连接,定模仁与动模仁配合形成型腔,料管安装在定模板内,定模仁内设有第二流道,料管、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依次连通,第一流道包括倾斜流道,倾斜流道与第一流道中心所成的夹角为钝角,定模仁内设有分流道,第二流道与分流道连通,分流道伸入到型腔内,压板、顶出弹簧和顶出杆安装在定模板内,顶出弹簧的一端与压板连接,顶出弹簧的另一端与顶出杆的一端连接,顶出杆的另一端与下板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通讯振子产品生产时,料管、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分流道和型腔依次连通,模料从料管进入,第一流道包括倾斜流道,倾斜流道的中心与第一流道的中心所成的夹角为钝角,缩短了第一流道的距离,使模料可以快速通过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分流道,到达型腔。在压铸生产完成后,进行第一次分型,顶出弹簧将顶出杆顶出,顶出杆推动下板移动,使下板与上板分离,导致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断开,方便清理第一流道,方便模具进行脱模。定模仁与动模仁之间进行第二次分型,动模板带动动模仁和产品移动,使压铸完成的产品与定模仁分离。上板与下板为第一流道提供支撑,压板对顶出弹簧起固定和支撑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缩短了流道的总长度,使流道设置更平滑,使模料可以快速到达型腔完成压铸生产,避免了压力损失,避免脱模不顺,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可以进行二次分型,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断开,上板与下板分开,便于清理第一流道,便于脱模,提高生产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倾斜流道与第一流道中心所成的夹角为120°~140°。经过大量的实验验证,倾斜流道的中心与第一流道的中心所成的夹角为120°~140°,可以缩短流道长度,使模料快速通过第一流道,到达型腔,提高产品合格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流道包括侧壁、出口截面和入口截面,出口截面与入口截面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出口截面的直径大于入口截面的直径,侧壁与入口截面之间的夹角为93~98°。侧壁与入口截面之间的夹角为93~98°,可以增加第二流道的容积,使模料快速通过第二流道,缩短模料在第二流道内的停留时间,使模料快速进入分流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流道还包括第一水平流道和第二水平流道,第一水平流道的一端与料管连通,另一端与倾斜流道连通,倾斜流道的另一端与第二水平流道连接,第二水平流道一端与倾斜流道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流道连接。第一水平流道的设置可以使其与料管连接更牢固,避免模料从流道中溢出,第二水平流道的设置可以使其与第二流道连接更牢固,避免模料从流道中溢出,影响加工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弘禾伟模具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弘禾伟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593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