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波无极紫外协同臭氧催化氧化处理挥发性有机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57549.6 | 申请日: | 2018-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554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杨佘维;黄炯;张永波;黄志华;潘海明;汪永红;李朝晖;黄振雄;王开演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广东环科院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6 | 分类号: | B01D53/76;B01D53/72;B01D53/74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朱聪聪 |
地址: | 51004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径 挥发性有机物 本实用新型 微波 无极 臭氧催化氧化处理 过滤器 催化反应器 氧化分解 紫外设备 引风机 多层 挥发性有机废气 协同 出口 臭氧副产物 高效催化剂 变径连接 发光效率 石英玻璃 无极灯管 一端连接 依次连接 灯管 排放口 矿化 臭氧 进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微波无极紫外协同臭氧催化氧化处理挥发性有机物装置,包括进口变径、过滤器、微波无极紫外设备、连接变径、多层高效催化反应器、出口变径,所述进口变径、过滤器、微波无极紫外设备、连接变径、多层高效催化反应器和出口变径依次连接,形成挥发性有机废气的通道,所述出口变径连接引风机的一端,所述引风机的另一端连接排放口。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无极灯管由石英玻璃构成,抗腐蚀性佳,寿命长,且发光效率较普通有极灯管高20%;本实用新型能利用高能紫外、臭氧、微波及热量,实现挥发性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本实用新型所采用高效催化剂能利用臭氧副产物,使剩余的挥发性有机物或中间产物进一步氧化分解,甚至实现彻底矿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浓度、难降解挥发性有机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微波无极紫外协同臭氧催化氧化处理挥发性有机物装置。
背景技术
挥发性有机物是近地层臭氧生成的重要前体物,对城市灰霾和光化学污染有重要贡献。针对低浓度挥发性有机物废气,催化燃烧、冷凝回收、生物法等传统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投资和运行费用高、占地面积大、运行不稳定和存在二次污染等问题,难以经济、长效地去除挥发性有机物,未能有效解决我国当前日益严峻的大气污染问题。针对现行工艺的存在问题,亟需开发一种安全、简单、高效和稳定以及投资和运行费用合理的低浓度挥发性有机物理技术及装备,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强而有力的技术支撑。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微波无极紫外协同臭氧催化氧化处理挥发性有机物装置,以期达到提高紫外灯发光效率和使用寿命,实现挥发性有机物和臭氧的同时高效去除的技术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微波无极紫外协同臭氧催化氧化处理挥发性有机物装置,包括进口变径、过滤器、微波无极紫外设备、连接变径、多层高效催化反应器、出口变径、引风机和排放口,所述进口变径、过滤器、微波无极紫外设备、连接变径、多层高效催化反应器和出口变径从左到右依次连接,形成挥发性有机废气的通道,所述出口变径连接引风机的一端,所述引风机的另一端连接排放口。
进一步地,所述微波无极紫外设备包括微波无极灯管、微波电源、微波发射器、谐振腔体和微波无极紫外箱体,所述微波电源和微波发射器通过电缆连接,设置在微波无极紫外箱体外,所述谐振腔体横向安装于微波无极紫外箱体内侧正对微波发射器的位置,所述谐振腔体内部设微波无极灯管安装支架,所述微波无极灯管安装于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多层高效催化反应器包括导流板、催化剂保护过滤层,催化剂和反应器箱体,所述导流板设置在反应器箱体的进风侧,所述反应器箱体横向设有多层催化剂保护过滤层和催化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采用微波无极紫外设备具有稳定性好、辐射能力强等优点;
(2)无极灯管由石英玻璃构成,抗腐蚀性佳,寿命长,且发光效率较普通有极灯管高20%;
(3)能利用高能紫外、臭氧、微波及热量,实现挥发性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4)高效催化剂能利用臭氧副产物,使剩余的挥发性有机物或中间产物进一步氧化分解,甚至实现彻底矿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过滤器,2—微波无极紫外设备,2-1—微波无极灯管,2-2—微波电源,2-3—微波发射器,2-4—谐振腔体,2-5—微波无极紫外箱体,3—多层高效催化反应器,3-1—导流板,3-2—催化剂保护过滤层,3-3—催化剂,3-4—反应器箱体,4—进口变径,5—连接变径,6—出口变径、7—引风机,8—排放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广东环科院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广东环科院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575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处理工程用空气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塔内结晶镁法脱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