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功率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55714.4 | 申请日: | 2018-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364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戴朝华;周海阔;陈化博;刘洋;陈维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69;H01M10/6552;H01M10/6551 |
代理公司: | 成都帝鹏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65 | 代理人: | 黎照西 |
地址: | 610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功率锂离子电池 本实用新型 热管理系统 电池单体 热管散热 相变冷却 车载储能系统 安全可靠性 温度一致性 液位采集器 锂电池单体 锂电池模组 质量指标 储能系统 高温环境 轨道车辆 环保指标 经济指标 模组箱体 箱体内部 浸没 | ||
1.一种大功率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锂电池模组(1)、热管散热器单体(2)、储能箱体(3)、相变冷却液(4)、温度采集器(5)和液位采集器(6);
所述锂电池模组(1)由锂电池单体(11)串并联构成,锂电池单体间(11)夹有分段式隔热缓冲垫片(12),至少一个所述锂电池模组(1)放置在模组箱体(3)内并完全浸没于模组箱体(3)内的相变冷却液(4)中;
所述热管散热器单体(2)包括热管(21)和翅片组(22),所述热管(21)垂直穿过箱体的上盖板(31)且下端浸没于相变冷却液(4),所述翅片组(22)套于热管(21)上端,多个所述散热单体(2)间隔排列置于储能箱体(3)的上盖板;
所述储能箱体(3)侧面外部布满外凸的翅片(34),且在储能箱体(3)侧面设置有用于输入与排出相变冷却液的通孔(35);
所述温度采集器(5)包括热电偶阵列,贴附于锂电池模组(1)正极处;所述液位采集器(6)置于储能箱体(3)内侧壁,探测相变冷却液的体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功率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锂电池单体(11)表面设置有隔热缓冲垫片(12),所述隔热缓冲垫片(12)为条带状且用导热胶贴于锂电池单体(11)表面,与锂电池单体(11)间隔且紧密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功率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21)为L型、U型或I型;所述热管(21)垂直穿过储能箱体(3)的上盖板,所述热管(21)上端套有翅片组(22)且下端浸没于储能箱体(3)内的相变冷却液(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功率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组(22)包括多个翅片(221)通过扣fin连接片(222)方式叠加扣合,在所述翅片(221)上设置有孔(223),在所述孔(223)内插入热管(21);翅片组(22)平行或垂直的布置在储能箱体(3)的上盖板上,使得所述翅片(221)通过引入车辆行驶时的自然风或者空调风进行对流传热。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一种大功率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管散热器单体(2)与储能箱体(3)的上盖板接洽处使用密封垫圈(310)进行密封,且在热管(21)与上盖板的接触面均进行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大功率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箱体(3)的侧面板(32)、上盖板(31)和底板(33)在面与面的交叠处设有凹槽(38),在所述凹槽内放置密封条(39),两个相邻面的凹槽包裹所述密封条(39),形成密封连接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功率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冷却液(4)在标准大气压下气液相变温度T1,在-50℃-T1为液态,具有绝缘特性及热物理特性;通过通孔(35)定期进行相变冷却液(4)的补充或者更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功率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采集器(5)的热电偶置于每个锂电池单体(11)正极极耳与底端边缘四分之一距离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功率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储能箱体(3)设置加热底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5571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离子电池组保温系统
- 下一篇:液冷系统及电池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