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曲面触控结构及其触控显示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53337.0 | 申请日: | 2018-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676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石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桐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顾天乐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触控 膜材 触控结构 曲面造型 柔性盖板 显示模组 贴合 支架 薄膜 本实用新型 水波纹现象 内侧表面 显示效果 造形 电子产品 支撑 | ||
一种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的曲面触控结构及其触控显示模组,包括柔性盖板,所述柔性盖板内侧表面设有柔性触控薄膜,柔性触控薄膜与曲面造型支架的一侧曲面全贴合。本实用新型利用平面触控膜材的柔性,将平面触控膜材与曲面造型支架全贴合,使平面触控膜材得到良好的支撑并呈现曲面触控造形,具有显示效果好、无触控水波纹现象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电子产品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曲面触控结构及其触控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在汽车制造中,愈来愈多得应用了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屏。汽车中控屏一般采用平面结构的触控显示模组,而为了贴合整车内饰设计,中控屏支架通常设计成曲面造型,故为满足设计需要通常将多块触控显示屏嵌入曲面造型支架内。上述设计中触控显示屏与曲面造型支架的结构不一致,导致多块触控显示屏之间存在拼接缝,拼接缝带来非一体显示的视觉效果,有很大的断差,影响用户的使用感受;并且在触控时容易因触控显示屏缺少支撑造成触控水波纹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种曲面触控结构及其触控显示模组,利用平面触控膜材的柔性,将平面触控膜材与曲面造型支架全贴合,呈现曲面触控造形。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曲面触控结构,包括柔性盖板,所述柔性盖板内侧表面设有柔性触控薄膜,柔性触控薄膜与曲面造型支架的一侧曲面全贴合。
所述柔性触控薄膜采用碳基透明导电薄膜、纳米银线导电薄膜及金属网格导电薄膜中任意一种。
优选地,所述碳基透明导电薄膜为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或碳纳米管透明导电薄膜。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包括所述曲面触控结构,所述曲面触控结构中曲面造型支架的另一侧曲面通过OCA光学胶贴合有显示模组。
技术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利用平面触控膜材的柔性,将平面触控膜材与曲面造型支架全贴合,使平面触控膜材得到良好的支撑并呈现曲面触控造形,具有显示效果好、无触控水波纹现象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剖面图;
图中:柔性盖板1、第一光学胶层2、曲面造型支架3、第二光学胶层4、显示模组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曲面触控结构,包括柔性盖板1,所述柔性盖板1内侧表面设有柔性触控薄膜,柔性触控薄膜与曲面造型支架3的一侧曲面通过第一光学胶层2全贴合。
所述柔性触控薄膜采用碳基透明导电薄膜、纳米银线导电薄膜及金属网格导电薄膜中任意一种。
优选地,所述碳基透明导电薄膜为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或碳纳米管透明导电薄膜。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包括所述曲面触控结构,所述曲面触控结构中曲面造型支架3的另一侧曲面通过第二光学胶层4贴合有显示模组5。
所述第一光学胶层2和第二光学胶层4均采用OCA光学胶。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桐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桐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533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触控结构及其触控显示模组
- 下一篇:导电膜、触控显示屏以及触控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