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预制主梁可调节底部钢筋的定位钢模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52972.7 | 申请日: | 2018-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431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强;曹京源;黄泽;欧阳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建工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23/04 | 分类号: | B28B23/0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27 | 代理人: | 陈惠珊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模 可调节 预制梁构件 限位槽 装配式 背板 端模 企口 主梁 预制 钢筋 本实用新型 底部边沿 定位钢模 定位螺栓 对称设置 辅助用具 固定卡槽 生产效率 水平设置 向上凸起 可重复 凸出的 槽式 键槽 梁顶 位槽 建筑工程 坡度 节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配式预制主梁可调节底部钢筋的定位钢模,属于建筑工程辅助用具。它公开了出筋钢模的顶部两侧边沿有对称设置的向上凸起的梁顶企口钢模,出筋钢模的下部水平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下方设置有可调节的卡槽式钢模,限位槽内有用于固定卡槽式钢模的定位螺栓,出筋钢模的背板上设置有凸出的键槽端模,背板底部边沿设置有带坡度的梁底企口端模。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可重复利用,节约成本,提高了预制梁构件出筋定位的精确性,提高了预制梁构件的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工程辅助用具,具体而言是一种装配式预制主梁可调节底部钢筋的定位钢模。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梁、柱的主要连接方式为预制梁与预制柱在接头处采用现浇混凝土技术(湿式连接),在建筑物的中柱区域通常会有四向预制梁出筋在同一柱头节点交汇,预制柱出筋(纵向)与四向的预制梁出筋(水平向)重叠交错,若有某一预制梁出筋定位误差过大将导致该节点区梁位无法安装,若现场施工通过翘弯钢筋强行安装将会造成此节点区结构性能受损,导致出现结构安全隐患。传统现浇体系在未浇筑混凝土前,钢筋的交错摆放是可以调整的,但预制构件由于已浇筑混凝土,限定了钢筋出筋位置,在梁柱接头节点处是无法调整,所以突显预制构件出筋定位精确的重要性。
在预制构件深化设计时,为了实现原设计的意图,通常会在梁柱接头处采用钢筋避让方式交错布置,使得梁出筋在节点内三维空间避让,造成同截面梁出筋间距定位不同的现象。预制构件厂根据构件深化设计图纸要求订制钢模生产构件,遇到不同出筋间距的要求都需要单独生产一套与之匹配的穿孔定位端模,但由于出筋定位不同会产生大量不同规格孔径的出筋端模,使得预制构件生产成本高企,构件厂为控制成本弃用钢模改木模,又会出现出筋精度误差大,不满足规范要求等困境。且端模尺寸与预制梁截面相同,轻者50KG重者上100KG,对于搬运、钢模拼合都存在费工费时等状况。有鉴于此,有必要研发出一种可调节移动卡槽式限位钢模,以克服上述情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在预制梁钻孔空位钢模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装配式预制主梁可调节底部钢筋的定位钢模,即通过标准钢制端模部件,结合可调节移动卡槽式限位钢模(梁端出筋区域)组合形成整体梁端钢模。
为实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包括出筋钢模,出筋钢模的顶部两侧边沿有对称设置的向上凸起的梁顶企口钢模,出筋钢模的下部水平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下方设置有可调节的卡槽式钢模,限位槽内有用于固定卡槽式钢模的定位螺栓,出筋钢模的背板上设置有凸出的键槽端模,背板底部边沿设置有带坡度的梁底企口端模。限位槽的作用是使可调节的卡槽式钢模在槽内滑动,便于出筋定位,同时可以防止浇捣混凝土时出现爆模现象。
卡槽式钢模可设置有三个以上,卡槽式钢模的形状可设置为方框,每个框架的大小相同,或者不同。根据预制梁内出筋的大小不同,需要时,也可将方框大小的设置为不同,按需设置。
出筋钢模的顶部中心位置设置有用于起吊该定位钢模的吊环。
如果出筋钢模比较高,可在出筋钢模的两臂之间设置有用于增加钢模刚度的肋板,使其更牢固。
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卡槽式钢模,可通过选择不同尺寸规格的定位钢模,控制调整梁端出筋间距定位,以达到一套梁截面端模适用同截面不同出筋直径以及不同出筋间距的作用。同时,本实用新型有别于钻孔定位的钢模做法,凸显以下优点:
1、预制钢模坚固耐用,可重复利用率高。
2、组合式端模形式,有效减轻自重,运输及操作简便。
3、减少因出筋间距尺寸不同引起的大量预制梁端部钢模,节约成本造价。
4、可调节卡槽式限位钢模,使得预制梁出筋定位精确。
5、通过调整可调节卡槽式限位钢模高度还可实现双层底筋同时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建工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建工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529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凝土垫块成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无机超微粉及彩砂的制备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