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火电磁线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50310.6 | 申请日: | 2018-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486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丁洋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楚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8 | 分类号: | H01B7/08;H01B7/17;H01B7/29;H01B7/295;H01B7/18;H01B7/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3 | 代理人: | 彭甲临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槽 铜扁线 第一膜层 膜层 绕包 电磁线 延伸 本实用新型 针孔 电力设备 方向对称 交叉状态 均匀开设 空气引导 膜层表面 夹角为 双层膜 夹杂 排出 紧贴 背离 暴露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耐火电磁线,属于电力设备领域,包括铜扁线,铜扁线外侧自内向外依次绕包有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第一膜层上背离铜扁线的一侧具有第一压槽,第二膜层上靠近第一膜层的一侧具有第二压槽,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紧贴后第一压槽和第二压槽呈交叉状态,铜扁线的延伸方向为x,第一压槽和第二压槽的延伸方向对称设置于x两侧,第一压槽和第二压槽之间的夹角为θ,θ的几何范围为:0°<θ<180°,第二膜层表面均匀开设有贯穿的针孔。该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压槽和第二压槽的设计,引导裂纹的延伸方向,避免铜扁线直接暴露在环境中;并且第一压槽和第二压槽的设计能够将双层膜绕包时内部夹杂的空气引导排出,避免绕包过程中产生气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耐火电磁线,属于电力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电磁线又称绕组线,是用以制造电工产品中的线圈或绕组的绝缘电线。电磁线通常分为漆包线、绕包线、漆包绕包线和无机绝缘线。电磁线必须满足多种使用和制造工艺上的要求,其中在其应用过程中,需要具备形状、规格、能短时和长期在高温下工作,以及承受某些场合中的强烈振动和高速下的离心力,高电压下的耐受电晕和击穿,特殊气氛下的耐化学腐蚀等能力;在制造工艺上,需要具备包括绕制和嵌线时经受拉伸、弯曲和磨损的要求,以及浸渍和烘干过程中的溶胀、侵蚀作用等能力。现有的电磁线大多在铜扁线外绕包膜层或纤维层,然后根据电磁线应用环境在电磁线表面喷涂防水或耐火的涂层,但是由于涂料难以渗透到膜层内,因此大多采用单层膜结构,单层膜结构虽然生产流程简单,但是当电磁线长时间使用后,膜层表面开裂后,容易导致内部的铜扁线直接暴露到环境中,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磁线,能够在保留耐火功能的同时,通过两层膜绕包的结构,避免膜层在同一位置开裂。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耐火电磁线,包括铜扁线,所述铜扁线外侧自内向外依次绕包有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所述第一膜层上背离铜扁线的一侧具有第一压槽,所述第二膜层上靠近第一膜层的一侧具有第二压槽,所述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紧贴后第一压槽和第二压槽呈交叉状态,所述铜扁线的延伸方向为x,所述第一压槽和第二压槽的延伸方向对称设置于x两侧,所述第一压槽和第二压槽之间的夹角为θ,θ的几何范围为:0°<θ<180°,所述第二膜层表面均匀开设有贯穿的针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压槽和第二压槽之间的夹角θ为9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膜层外还绕包有玻璃纤维层,所述玻璃纤维层由多组玻璃纤维丝编制而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玻璃纤维层与第一膜层之间均匀分布有防火涂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膜层上第一压槽的数目有多个、且第一压槽相互之间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膜层上第二压槽的数目有多个、且第二压槽相互之间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压槽和第二压槽数目相同。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压槽和第二压槽的深度为L,所述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的厚度为D,L与D的几何关系为0<L≤0.4D。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的材质为聚酯或聚酰亚胺。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两个优点:
(1)通过第一压槽和第二压槽的设计,引导裂纹的延伸方向,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在产生裂纹时,两层膜的裂纹走向相异,避免铜扁线直接暴露在环境中;
(2)第一压槽和第二压槽的设计能够将双层膜绕包时内部夹杂的空气引导排出,避免产生气泡,提高电磁线的可靠性,有益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耐火电磁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楚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楚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503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