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扣合式的便携式茶具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46143.8 | 申请日: | 2018-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244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德化尚本道陶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19/16 | 分类号: | A47G19/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3625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壶体 茶壶 公道杯 本实用新型 便携式茶具 环形凸起 过滤壶 扣合式 壶盖 占用空间 便携性 开口侧 上边沿 组设置 茶具 减小 内壁 贴合 外壁 外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扣合式的便携式茶具组,包括茶壶、公道杯和茶杯组;所述茶壶包括上部的第一壶体和下部的第二壶体,第一壶体的周向尺寸大于第二壶体的周向尺寸,第一壶体和第二壶体之间通过过渡壶体连接;所述公道杯套设在第二壶体的外围且其上边沿与过滤壶体的外壁相接触;所述茶杯组设置在茶壶中;所述茶壶的开口侧设置有壶盖,壶盖的底部设置有环形凸起,环形凸起的外缘与茶壶的内壁相贴合。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设计合理,通过设置由第一壶体、第二壶体和过滤壶体构成的茶壶,使得公道杯可以与茶壶相互扣合,并将茶杯组置于茶壶中,大大减小了整个茶具组的占用空间,提高了便携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领域,具体是一种扣合式的便携式茶具组。
背景技术
茶具,古代亦称茶器或茗器。据西汉辞赋家王褒《僮约》有“烹茶尽具,酺已盖藏”之说,这是中国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条史料,到唐代,“茶具”一词在唐诗里初处可见,诸如唐诗人陆龟蒙《零陵总记》说:“客至不限匝数,竞日执持茶器。”白居易《睡后茶兴忆杨同州诗》“此处置绳床,旁边洗茶器。”唐代文学家皮日休《褚家林亭诗》有“萧疏桂影移茶具”之语,宋、元、明几个朝代,“茶具”一词在各种书籍中都可以看到,如《宋史·礼志》载:“皇帝御紫哀殿,六参官起居北使……是日赐茶器名果”。
现有的茶具多为分体式设计,需要分开包装进行存放搬运,这样对于经常出差的饮茶爱好者来说无疑是极为不便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扣合式的便携式茶具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扣合式的便携式茶具组,包括茶壶、公道杯和茶杯组;所述茶壶包括上部的第一壶体和下部的第二壶体,第一壶体的周向尺寸大于第二壶体的周向尺寸,第一壶体和第二壶体之间通过过渡壶体连接;所述公道杯套设在第二壶体的外围且其上边沿与过滤壶体的外壁相接触;所述茶杯组设置在茶壶中;所述茶壶的开口侧设置有壶盖,壶盖的底部设置有环形凸起,环形凸起的外缘与茶壶的内壁相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公道杯的厚度等于第一壶体和第二壶体之间的周向尺寸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茶壶和公道杯上均设置有引流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茶杯组包括大茶杯和小茶杯,其中小茶杯隐藏于大茶杯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环形凸起的内缘与大茶杯的外壁相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壶盖采用与茶壶相同的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壶盖采用与茶壶不同的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设计合理,通过设置由第一壶体、第二壶体和过滤壶体构成的茶壶,使得公道杯可以与茶壶相互扣合,并将茶杯组置于茶壶中,大大减小了整个茶具组的占用空间,提高了便携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扣合式的便携式茶具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扣合式的便携式茶具组中茶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扣合式的便携式茶具组中公道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茶壶、11-第一壶体、12-第二壶体、13-过渡壶体、2-公道杯、3-引流嘴、4-茶杯组、41-大茶杯、42-小茶杯、5-壶盖、51-环形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德化尚本道陶瓷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德化尚本道陶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461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茶漏、茶漏支架及茶杯组合
- 下一篇:一种茶水浓度可控的茶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