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丙烷汽化作工艺炉燃料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41808.6 | 申请日: | 2018-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951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胡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轻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L3/00 | 分类号: | C10L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2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丙烷 汽化 分液罐 燃料气 瓦斯 本实用新型 汽化器 石油化工技术 燃料气管道 出口连接 大气连通 节能减排 来源问题 炉热效率 依次相连 制氢原料 高品质 控制阀 热利用 预热器 干气 连通 替换 转化 出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石油化工技术领域的一种丙烷汽化作工艺炉燃料气装置,包括通过管道依次相连的丙烷汽化器、预热器和瓦斯分液罐,所述丙烷汽化器与丙烷控制阀连通,所述瓦斯分液罐顶出口连接工艺炉燃料气管道,所述瓦斯分液罐底出口与排凝阀相连接,所述排凝阀与大气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丙烷汽化替换干气作工艺炉燃料气,解决制氢原料来源问题和丙烷出路问题,同时通过低温热利用,提高工艺炉热效率,实现低温高品质转化,达到节能减排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丙烷汽化作工艺炉燃料气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产品质量升级,油品(包括原料及产品)加氢已成为首选工艺,制氢原料成为制约企业正常生产和经济效益的瓶颈。目前,炼厂制氢原料主要是自产的催化干气、焦化干气和轻烃回收气,在保证全厂工艺加热炉燃料气供给的前提下,不足部分外引天然气作为制氢补充原料。
另一方面,丙烷是炼厂气体分馏装置生产丙烯过程中的副产品,一般直接作为工业丙烷产品或掺混在液化气作为民用液化气销售,但市场销售渠道及价格波动大,有些时候,天然气价格比丙烷和民用液化气价格高,且供应紧张,因此须拓展丙烷的应用途径,增加资源及操作的灵活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十分必要。现有制氢工艺装置适合干气和天然气制氢,我们通过技术比较发现,由丙烷或丁烷制氢,相比天然气制氢,工艺调整难度大,热效应大,能耗高,制氢成本高,氢产率低,因此,采用丙烷作工艺炉燃料气以替换干气,热值高,具有良好的经济性,但丙烷加压易液化,直接做工艺炉燃料气会造成加热炉温度难以控制。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丙烷汽化作工艺炉燃料气装置,将丙烷汽化替换干气作工艺炉燃料气,解决制氢原料来源问题和丙烷出路问题,同时通过低温热利用,提高工艺炉热效率,实现低温高品质转化,达到节能减排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丙烷汽化作工艺炉燃料气装置, 其包括通过管道依次相连的丙烷汽化器、预热器和瓦斯分液罐,所述丙烷汽化器与丙烷控制阀连通,所述瓦斯分液罐顶出口连接工艺炉燃料气管道,所述瓦斯分液罐底出口与排凝阀相连接,所述排凝阀与大气连通。
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烷汽化器中下段设置蛇管加热器,所述蛇管加热器进口端与温度控制阀相连接,所述蛇管加热器出口端与凝结水疏水阀相连接。低压蒸汽从温度控制阀进,产生的凝结水经所述疏水阀出,进凝结水回收管网;所述丙烷汽化器顶部设置丝网除沫器,丙烷在汽化过程中携带的液沫经所述丝网除沫器进行拦截,靠重力沉降到所述蛇管加热器再次被汽化。
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器为换热器,采用延迟焦化分馏塔顶循环回流的低温热进行加热至120℃,实现余热利用,将低品质热能转化为高品质热能,提高工艺炉热效率,节约燃料气。
其特征在于,所述瓦斯分液罐压力控制在0.45MPa(表压)。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通过丙烷泵将液化丙烷自丙烷储罐抽出,经由丙烷控制阀进丙烷汽化器,低压蒸汽(130℃)通过温度控制阀进设置在丙烷汽化器内的蛇管加热器对丙烷进行加热,使丙烷汽化成气态,进丝网除沫器,以拦截未汽化的丙烷液滴,丙烷液滴靠重力沉降返回蛇管加热器再次被汽化,气相丙烷进预热器与延迟焦化分馏顶循环回流的低温热换热至120℃,进瓦斯分液罐进行沉降缓冲,从瓦斯分液罐顶出来进工艺炉燃料气管道,供工艺加热炉使用。瓦斯分液罐主要作用是脱除杂质和平稳工艺炉燃料的流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以丙烷汽化用作工艺炉燃料气,替换可直接作制氢原料的干气,节约天然气;(2)对制氢工艺不做任何改造;(3)可充分利用低温热,提高加热炉热效率,节约能源。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轻工大学,未经武汉轻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418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质燃料气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烘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