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明胶生产配酸系统的吸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38607.0 | 申请日: | 2018-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937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廖兴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瑞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谢建;吴静宜 |
地址: | 61830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气装置 明胶生产 配酸系统 过滤池 吸气通道 污水池 本实用新型 过滤板 过滤腔 浸泡筒 空气排放管 明胶 加工车间 设备领域 酸性气体 依次设置 酸气体 上端 吸附 下端 连通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明胶生产配酸系统的吸气装置,属于明胶生产设备领域中的一种吸气装置,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酸性气体的吸气装置,其技术方案为包括机体、设置于机体下方的污水池,所述机体上端设置有吸气通道,所述吸气通道为“L”型通道,所述“L”型通道的下方设置有浸泡筒,所述机体的下方还设置有过滤池,所述过滤池置于污水池的一侧,浸泡筒置于所述过滤池中,所述过滤池的一侧设置有空气排放管,所述吸气通道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板、第二过滤板,第一过滤腔、第二过滤腔的下端均与所述污水池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明胶生产配酸系统的吸气装置,对配酸系统中产生的酸气体进行吸附处理保证明胶加工车间的环境良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明胶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明胶生产配酸系统的吸气装置。
背景技术
明胶是由动物皮肤、骨、肌膜、肌魅等结缔组织中的胶原部分降解而成,目前明胶是非常重要的天然生物高分子材料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及化工产业。其中浸酸工序产生的浸酸水中含有大量的磷,与石灰中和后产生副产品磷化钙,中和后的废水排往废水处理车间,由此针对明胶的生产中产生的大量污水,需要进行处理后才能排放。
而在浸酸工序中存在产生的酸挥发需要做一定的收集处理,以避免明胶加工车间的环境受到影响,从而不利于加工人员的正常加工工作,而现有技术中还没有针对明胶加工时,配酸系统产生的酸气返吸收和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明胶在酸浸过程中配酸系统所产生的酸挥发气体对明胶生产车间产生污染的问题,提供一种明胶生产配酸系统的吸气装置,对配酸系统中产生的酸气体进行吸附处理,从而将通过处理后的气体进行排放,达到对酸气有效处理的效果,保证明胶加工车间的环境良好。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明胶生产配酸系统的吸气装置,包括机体、设置于机体下方的污水池,所述机体上端设置有吸气通道,所述吸气通道为“L”型通道,所述“L”型通道的下方设置有浸泡筒,所述机体的下方还设置有过滤池,所述过滤池置于污水池的一侧,浸泡筒置于所述过滤池中,所述过滤池的一侧设置有空气排放管,所述吸气通道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板、第二过滤板,所述第一过滤板、第二过滤板将“L”型通道依次分隔为第一过滤腔、第二过滤腔;所述第一过滤腔、第二过滤腔的下端均与所述污水池连通,所述第一过滤腔、第二过滤腔中均设置有清水喷洒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板的过滤孔的孔径大于第二过滤板的过滤孔的孔径。
进一步的,所述“L”型通道包括横向通道、与横向通道末端连通的纵向通道;所述横向通道末端设置有第一吸风机,所述纵向通道中部设置有第二吸风机,所述第二吸风机转轴的轴线与浸泡筒的轴线共线。
进一步的,所述清水喷洒装置包括清洗杆、与清洗杆连通的喷洒杆,所述喷洒杆沿清洗杆周向的设置有多组,所述清洗杆上端设置有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置于沉淀箱外,所述清洗杆上端设置有与清洗杆中部连通的清水斗,所述沉淀箱的上端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动力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浸泡筒的桶壁均布有圆孔,所述均布有圆孔的浸泡筒桶壁完全置于过滤池中。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挥发的酸性气体从吸气通道进入,依次经过第一过滤腔、第二过滤腔,在第一过滤腔、第二过滤腔中的第一过滤板、第二过滤板的作用下,对酸性气体进行过滤,同时所述第一过滤腔、第二过滤腔中设置清水喷洒装置中喷洒出清水,清水对酸性气体进行粘附,从而使得在第一过滤腔、第二过滤腔中的酸性气体依次得到较好的过滤效果;通过对酸性气体进行粘附后的清水再排入置于第一过滤腔、第二过滤腔下方的污水池中进行收集,采用第一过滤板、第二过滤板的多次过滤和清水的粘附式过滤,使得酸性气体的过滤效果极好,达到了对明胶配酸中产生的酸性气体的有效处理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瑞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瑞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386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