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家庭废水处理及循环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33814.7 | 申请日: | 2018-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773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齐辰晖;肖华平;武诗怡;谢婉;陈一路;崔雨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C1/122 | 分类号: | E03C1/122;E03B1/04;E03B11/00;E03B7/07;E03D1/00;C02F9/04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马丽娜 |
地址: | 43008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水分离装置 收集处理 出水口 排水管 循环利用系统 厨房水池 家庭废水 轻度污水 重度污水 面盆 微型泵 蓄水池 洗衣机 信号自动控制 本实用新型 水位感应器 重力传感器 侧壁上部 管道连接 手动控制 粗滤层 挡油板 隔油板 混凝层 集油孔 三通阀 输水管 拖把池 细滤层 坐便器 除渣 启停 连通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家庭废水处理及循环利用系统,包括通过管道连接的面盆池、洗衣机、收集处理池、蓄水池、坐便器、拖把池、油水分离装置和厨房水池;所述的收集处理池包括粗滤层、混凝层、细滤层;油水分离装置沿水流去向依次设有除渣筐、隔油板、集油孔、挡油板;面盆池、洗衣机和厨房水池各自设有排水管,各排水管均设有轻度污水出水口和重度污水出水口,排水管通过三通阀分别与轻度污水出水口和重度污水出水口连通,油水分离装置、收集处理池和蓄水池之间的输水管道上设有微型泵;除手动控制外,还设有信号自动控制系统在收集处理池底部设置重力传感器、在油水分离装置侧壁上部设置水位感应器控制微型泵的启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领域,涉及一种家庭废水处理及循环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虽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而在家庭生活中,大量可轻微处理后再次利用的洗浴废水、餐厨废水由于没有合理的处理循环利用的设备白白地流入下水管道中也使得水资源严重短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加重了很多。
目前我国虽然已建成100多座污水处理厂,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也就是说污水处理的量还不够,究其原因主要是污水处理成本日益增加,维护和增购系统设备资金负荷过重。所以如何在未排入下水管道前预处理家庭污水减轻污水厂的负担也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家庭废水处理及循环利用系统,对家庭生活中的大部分废水实现了微处理后二次利用的目的,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家庭废水处理及循环利用系统,包括通过管道连接的面盆池1、洗衣机4、收集处理池9、蓄水池11、坐便器13、拖把池14、油水分离装置20和厨房水池23;所述收集处理池9从上至下被过滤粗网5和过滤密网7依次分割为第一处理区间、第二处理区间、第三处理区间,第二处理区间侧壁设有絮凝剂进料口6;所述面盆池1、洗衣机4和厨房水池23各自设有排水管,各排水管均设有轻度污水出水管和重度污水出水管,各排水管均通过三通阀2,3,24与轻度污水出水管、重度污水出水管连通,各重度污水出水管均连接下水道;厨房水池23的轻度污水出水管连接油水分离装置20,油水分离装置20的出水管与面盆池1、洗衣机4二者的轻度污水出水管均连接到收集处理池9的第一处理区间,收集处理池9的出水管连接蓄水池11;蓄水池11上部设有连接拖把池14的溢流管,下部设有并联连接坐便器13、拖把池14和下水道的三个排水管,三个排水管上分别设有阀门;拖把池14上部设有连接坐便器13的溢流管,下部设有连接下水道的排水管,排水管上设有阀门;所述蓄水池11内设有臭氧发生器12;收集处理池9的排水口设有第一微型泵10,油水分离装置20的排水口设有第二微型泵15。
所述的油水分离装置20沿水流去向依次设有除渣筐22、隔油板19、斜管层21、集油孔18、挡油板17、水位感应器16,所述除渣筐22呈水平设置,所述隔油板19上设有若干个小孔,所述斜管层21上方斜向水流去向且与油水分离装置20顶部设有间隙,集油孔18位于斜管层21和挡油板17之间的侧壁上部,所述挡油板17垂直于水流去向且与油水分离装置20底部设有间隙。
所述斜管层21由若干根不锈钢斜管角度一致倾斜排列而成,整体呈波纹斜板状;所述除渣筐22与油水分离装置20可拆卸连接。
所述过滤粗网5为可拆卸的不锈钢滤网,所述过滤密网7为可拆卸的丝质滤网,絮凝剂进料口6设有脱色絮凝剂。
所述臭氧发生器12位于蓄水池11底部,蓄水池11顶部设有可打开的活动盖。
蓄水池11位置高于收集处理池9与油水分离装置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338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