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粒花生的近红外检测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30573.0 | 申请日: | 2018-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373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强;石爱民;于宏威;刘红芝;刘丽;胡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359 | 分类号: | G01N21/359;G01N21/3563;G01N2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吴欢燕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粒花生 近红外检测 近红外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 花生 呈片状 通孔 检测领域 检测口 检测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花生检测领域,公开了一种单粒花生的近红外检测附件,用于配合近红外检测装置对单粒花生进行检测,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粒花生的近红外检测附件包括呈片状的本体,其中,所述本体上设有用于放置花生的至少一个通孔。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粒花生的近红外检测附件,呈片状的本体上设有用于放置花生的至少一个通孔,当单粒花生的近红外检测附件横向置于近红外检测装置的检测口处时,该附件能对放置在其上的单粒花生进行有效固定,方便配合近红外检测装置对其进行检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花生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单粒花生的近红外检测附件。
背景技术
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种快速、无损的检测技术在农业、医药、食品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多。在花生的品质检测方面,主要是利用花生中不同的有机组分在近红外光谱区的吸收波长不同,其吸收的强度与有机成分组成和含量具有相关性关系。花生组成成分(脂肪、蛋白质、精氨酸等)都含有各种含氢基团,通过对花生的近红外光谱分析,并结合相应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可以对花生品质指标进行评价。该方法具有不破坏样品,不用试剂、不污染环境、便于操作等特点。
现有测定花生样品的近红外设备,主要采用容积为100mL左右的圆筒状样品池,这类样品池需要花生样品量一般为50g-100g,适用于企业收购环节,但是育种专家选育新花生品种时,样品量非常少,往往为十几克,甚至几粒,传统的圆筒状样品池不适用于单粒花生品质测定,即使进行扫描光谱也难以得到理想的结果。
期待一种对单粒花生进行近红外检测时的承托附件。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粒花生的近红外检测附件,能对放置在其上的单粒花生进行有效固定,方便配合近红外检测装置对其进行检测。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粒花生的近红外检测附件,用于配合近红外检测装置对单粒花生进行检测,所述单粒花生的近红外检测附件包括呈片状的本体,其中,所述本体上设有用于放置花生的至少一个通孔。
优选地,所述本体上设有至少两个所述通孔,至少两个所述通孔的大小各不相同。
优选地,至少两个所述通孔均呈椭圆形。
优选地,至少两个通孔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长轴为24.5毫米、短轴为12.5毫米,所述第二通孔的长轴为17.5毫米、短轴为9.7毫米。
优选地,所述本体呈圆片状,所述本体的厚度为3毫米至5毫米。
优选地,所述本体包括相互贴合的透光层和非透光层。
优选地,所述通孔的边缘相对所述非透光层的外表面向外凸起。
优选地,所述本体还设有手持结构。
优选地,所述本体外轮廓的相对的两边呈圆弧状向内凹陷,形成所述手持结构。
优选地,所述本体上设有两个所述通孔,所述手持结构位于所述两个通孔之间。
(三)有益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粒花生的近红外检测附件,呈片状的本体上设有用于放置花生的至少一个通孔,当单粒花生的近红外检测附件横向置于近红外检测装置的检测口处时,该附件能对放置在其上的单粒花生进行有效固定,方便配合近红外检测装置对其进行检测。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本体上设有至少两个通孔,并且通孔的大小各不相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单粒花生的近红外检测附件可以放置不同大小的花生,提高其通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305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煤质成分实时精准检测设备的次红外测量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太赫兹超材料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