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移动终端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827525.6 | 申请日: | 2018-05-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796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 发明(设计)人: | 黎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许志勇;刘昕 |
| 地址: | 523857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终端 接近检测 电容式 传感器 透光盖板 显示模组 本实用新型 电容检测 内侧表面 电连接 误操作 驱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移动终端,所公开的移动终端包括显示模组(100)和电容式接近检测设备(200),所述显示模组(100)包括透光盖板(110),所述电容式接近检测设备(200)包括传感器和与所述传感器电连接的电容检测驱动部(220),所述传感器为布设在所述透光盖板(110)内侧表面上的ITO走线层(210)。上述方案能解决目前的移动终端中电容式接近检测设备存在容易发生误操作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及用户需求的提升,移动终端的性能持续在优化。通话功能是移动终端的基本功能。在通话的过程中,移动终端通常处于靠近用户耳朵的位置,此种情况下,用户很少观察移动终端的屏幕,为了节省用电,移动终端的屏幕需要处于灭屏状态。基于此,移动终端通常布设有接近检测设备,当移动终端靠近用户的耳朵时,接近检测设备的传感器会感应进而使得移动终端控制其屏幕处于不亮状态。当移动终端远离用户的耳朵时,移动终端的屏幕恢复亮屏状态,进而方便用户进行后续操作。
传统的移动终端通常采用红外器件作为接近检测设备,这需要在移动终端上开设光学孔,进而会占据较大的边框面积,而对于一些边框空间较小或没有边框的移动终端(例如全面屏)则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布设光学孔,此种情况下,移动终端上配置有电容式接近检测设备。电容式接近检测设备以屏幕靠近用户的耳朵导致的电容变化作为触发信号,进而使得移动终端控制屏幕的显示状态。随着大屏幕移动终端的逐渐普及,移动终端的边框已经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布置电容式接近检测设备。
为了确保接近检测功能,同时又能较好地适应大屏幕移动终端,目前的电容式接近检测设备以移动终端的天线作为其传感器,天线为金属件,能够较好地作为电容式接近检测设备的感应极板。此种情况下,天线发挥着双重作用。
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天线作为电容式接近检测设备的传感器存在误触发场景较多的问题。这是因为,天线通常布设在移动终端的表面,当天线上残留有液体时,较容易与天线接地端接通,进而会影响电容式接近检测设备的感应精度,最终影响电容式接近检测设备的检测功能。具体表现在,由于天线上残存汗液或带水分的化妆品导致电容式接近检测设备感应的电容变化较小,当移动终端远离用户的耳朵时,电容式接近检测设备会误认为移动终端仍然在用户的耳朵附近,此时移动终端即便远离用户的耳朵,但是仍然不亮屏。
例如,在用户通话的过程中,手或耳朵上的汗液会残留在天线的表面,进而导致电容式接近检测设备的电容变化较小,也就不会根据预设的电容变化幅度产生的信号来指示移动终端来控制显示屏进行亮屏。由此可知,目前的移动终端的电容式接近检测设备存在容易发生误操作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移动终端,以解决目前的移动终端中电容式接近检测设备存在容易发生误操作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显示模组和电容式接近检测设备,所述显示模组包括透光盖板,所述电容式接近检测设备包括传感器和与所述传感器电连接的电容检测驱动部,所述传感器为布设在所述透光盖板内侧表面上的ITO走线层。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移动终端中,摈弃了传统采用天线作为电容式接近检测设备的传感器的方式,通过在透光盖板的内侧表面布设一层ITO走线层来代替天线作为传感器,进而实现与电容检测驱动部的电连接,由于ITO走线层能够布设在透光盖板的内侧表面上,因此使得电容式接近检测设备的传感器不受液体(例如汗液)的干扰,也就不会存在由于此干扰带来的误操作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275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